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Arieh Warshe在了解羅浮山風濕膏藥的用法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報道:今日(8日)上午,中醫藥界頂級學術會議——第五屆中醫科學大會在惠州羅浮山閉幕。據悉,此次大會邀請到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2位院士和10余位國醫大师、全國名中醫,以及來自海內外生命科學領域、中醫藥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作報告。大家從中醫腫瘤學、內科疾病與中藥資源;針灸、新技術與新療法;藥效物質與新藥開發;中藥藥理學與毒理學;中醫傳承創新發展、中西醫匯聚等八個方面,把握學術前沿動態和發展方向,跟蹤中醫藥學術研究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問題,带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展示了中西醫匯聚取得的卓越成就。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党中央主席陳竺,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党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農工党中央副主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以及廣東省及惠州市有關領導等出席閉幕式。
于文明在大會閉幕時指出,舉辦中醫科學大會,推進中西醫匯聚,是以實際行動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批示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要把中醫藥這一應用統籌上下功夫,在優勢融合上做文章,在療效提高上求突破,努力實現中、西醫在防病治病中的最大優勢、最大效益、最好療效;圍繞臨床診療防治難點,認真探索特點規律,總結經驗做法,力爭取得實質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
于文明表示,將聯合海內外醫藥同仁一道,一起努力把中醫科學大會打造成為更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交流平台,為促進中醫藥與現代醫學融匯發展,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人類健康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醫科學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5屆,每屆大會匯聚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國內外衛生健康領域的院士、國醫大师、全國名中醫、多位專家學者,搭建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學術推動的科學認識中醫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平台,已經成了傳承發展中醫藥學的重要平台。
加強對地道藥材形成機理研究及應用和保護
記者獲悉,此次大會的舉辦地--羅浮山上分布着1200多種藥用植物,是一座天然的中草藥寶庫。
據歷史資料記載,至宋代,“洞天藥市”便開辟于羅浮山沖虛觀旁,與廣州芳村花市、廣西合浦珠市和東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稱為岭南四大集市。四大集市中,屬羅浮山“洞天藥市”規模最大,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藥市。此後,羅浮山便成為國藥重要交易市場。
上千年的培育,讓“洞天藥市”影響深遠,奠定了中醫藥產業在惠州的傳統產業地位。
近年來,我國中藥材產業發展再次出現增速趨勢。2017年1-9月,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達6140.73億元,同比增長17.20%,中成藥制造4548.13億元,同比增長9.69%。2017年,中藥材種植面積劇增至6799萬畝,預計2018年面積將繼續增長10%以上。
“然而,中藥材產業依然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品質下降,二是供應短缺。”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黃璐琦認為,在提高中藥材質量方面,應加強對地道藥材形成機理研究及應用;而在保護瀕危短缺資源方面,應以中藥資源普查、開展珍惜瀕危常用中藥資源的五種保護模式研究為主。
“通過中藥材資源的普查,建立了全國中藥材大數據庫。”黃璐琦介紹,中藥材大數據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信息,包括中藥材產地、產量、價格等等。
“阿是療法”刮起“全民防病去病”旋風
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岭南中醫藥博覽會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在本次博覽會上,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浮山百草油相結合的“阿是療法”刮痧,在大會期間刮起了“全民防病去病”旋風,體驗過的無不嘖嘖稱奇,躍躍欲試的人們更是排起“長龍”,每天都有數百人慕名前來體驗“阿是療法”,刮痧师們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羅浮山百草油是岭南瘟病學說的起源和承載着,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為岭南地區人們的身體健康做出過巨大貢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刮痧療法》教授孔垂成說,“到了現代社會,百草油一樣可以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羅浮山百草油原方出自東晉著名醫學家、道教家葛洪之手,與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同宗同源,是最具歷史淵源,流傳最久的藥油。德國生物物理學家Erwin Neher在體驗過百草油的神奇功效之後,即表示非常願意將這些有利于人類福祉的中醫藥產品带向國際,向更多人推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羅浮山國藥董事長王雨良表示,未來雙方可攜手打造中西醫藥文化平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將羅浮山國藥及中醫藥文化带出過門,走向世界。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Arieh Warshel對羅浮山風濕膏藥更感興趣。在參觀完羅浮山國藥的生產車間後,他贊歎道,中醫藥安全有效,可以放心使用。他要把羅浮山百草油和羅浮山風濕膏藥带回去,讓太太也體驗一把中醫藥的神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