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一:深圳南岭鐵狼正式交付使用
圖解二:有了新校舍,孩子們露出了笑臉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朱開芝、通訊員李昌戰報道:日前,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大隆鎮車灘村的“深圳南岭鐵狼希望學校”正式落成,並在粵港愛心人士的見證下,舉行了簡短的交接儀式。老校長黎顯興代表廣大村民希望政府及教育部門研究,將學校恢復寄宿制,為老百姓孩子上學排憂解難。
老校長殷切期望恢復寄宿制
據了解,位于岑溪邊遠山區大隆鎮車灘中心小學,原來教學樓是磚瓦結構,學校建于五十年代,是當時大隆鎮兩所中心小學之一的寄宿制學校,由于校舍年久失修,十年前學校被迫搬遷。由粵港媒體組成的“三感一行”愛心志願者服務隊得知情況後,聯系有“中國第一村”美譽的愛心機構——“深圳市張育軍公益基金會”捐資120多萬元,為學校援建了一棟教學樓和一棟宿舍樓,並鋪好操場建好圍牆,命名為“深圳南岭鐵狼希望學校”!
據老校長黎顯興介紹:車灘中心小學是大隆鎮的一所寄宿制老牌學校。50年代開辦以來,一直設立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培養了很多優秀學子,桃李滿天下!然而,自從取消了五年級和六年級後,這兩個年級的適齡孩子就要到離家十公里的水汶鎮或者大隆鎮就讀,到大隆鎮就讀的學生要橫渡黃華河,不僅給家長經濟带來負擔,同時給孩子上學带來安全隱患,適齡學生入學率下降。此外,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轉換學校,從一年級就到大隆鎮或者水汶鎮就讀,家長因此也租房陪讀,這樣,嚴重影響了家長的工作和事業,給本來經濟不富裕的農民增加了生活的壓力,希望相關部門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恢復五年級和六年級寄宿制。
各界代表呼籲恢復“寄宿制”
據悉,今年3月27日,在大隆鎮第十三屆党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河口、南和、合和、車灘、六各、石腳6個村的党員代表聯合向鎮党委提出“恢復車灘中心學校五至六年級寄宿制學生”的提案。
目前,河口、南和、合和、車灘、六各、石腳6個行政村目前有人口一萬多人,佔了將近大隆鎮人口一半。目前六個村五至六年級適齡學童有200多人,因為每個村只有一至三年級或者四年級,也由于村附近沒有寄宿學校,孩子四年級畢業,讀五年級就要去到十公里外的水汶鎮、或者30多公里的白碟村“禮邦學校”,由于這六個村仍屬貧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到水汶鎮上學孩子,家長要放棄農活,租房陪讀,既浪費勞動力,又增加農民的負擔。
村里沒有“寄宿制”學校,輟學兒童增加
據了解,這六個行政村一直都有近200名適齡讀書的學童,因為家庭無法承擔到水汶鎮或者“禮邦學校”就讀高額費用,或者家長擔心安全問題用而輟學,這些孩子因此只有小學三年級或者四年級的學歷。家長說,這與我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基本國策很不相稱,不僅如此,孩子輟學後,有的在家無所作為,有的外出打工。
有幾位村民向記者回憶當年捐款儀式上情景:時任岑溪市教育局副局長、現任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的陳展涯同志表示,車灘中心小學建成後,孩子就有自己的新校園,老百姓真正受益,當時,大隆鎮委、政府及教育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車灘村班子、數百名車灘、六各、合和村等群眾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11月3日,車灘中心小學竣工落成後,給廣大村民群眾带來喜悅的同時,群眾期盼恢復學校寄宿制的呼聲就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因為經濟負擔不起的綴學孩子,天天在盼望能重返校園,多學一些文化知識,早日擺脫貧困生活。結束采訪時,受訪的村民們一直在叮囑記者說:因為學校落成儀式適逢周末,沒有見到政府領導和教育部門負責到場參加活動,希望借我們新聞報道,傳達群眾呼聲,真正為老百姓辦一件實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