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月前在其網誌談論以色列及「一帶一路」的商機時,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現正與內地央企探討「一帶一路」的投資合作計劃,原文是:「……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支持下,金管局正在跟部分央企探討合作,共同物色一些回報穩定並具有吸引力的海外項目,考慮以股本投資人的角色作出投資……」這意味金管局會利用其管轄的外匯基金與央企投資「一帶一路」的基建項目。外匯基金 (Exchange Fund)乃捍衛本港金融制度及穩定港幣的重要金融工具,而任何投資組合(investment portfolio)都要以審慎理財為先,而投資回報僅屬次要。本文分析外匯基金的組合成分,並從香港經濟發展及金融保障角度,剖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可行性。
外匯基金可用作投資
香港外匯基金成立於1935年,持有發鈔銀行(note-issuing banks)所繳的等值外幣來支持港幣的發行及流通。發鈔銀行存放外幣(初期是英鎊)在外匯基金,換取負債證明書(Certificate of Indebtedness),便可印發根據當時匯率的等值港幣。如果發鈔銀行要減少流通的港幣,就要交回負債證明書予外匯基金來註銷。其後,外匯基金的職能範圍日漸擴大,政府的財政盈餘及各類政府基金與銀行體系結餘等都併入外匯基金,負責資產投資及管理。政府基金包括: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資本投資基金、貸款基金、土地基金、公務員退休金儲備基金、賑災基金、創新及科技基金和獎券基金。外匯基金集中投資及管理香港政府及銀行的大部分儲備,在經濟效益上,有其可取之處,因為在投資及外匯交易上,要以快狠準為原則,而分散管理就會費時失事。目前,香港外匯基金的外匯存底乃全球前十名之內。根據金管局資料,直至2018年7月31日,外匯基金資產總值共4.14萬億港元,(括號內數字乃所佔資產總值的百分比),其中3.89萬億港元(94%)為外幣資產。總負債共3.47萬億港元,較大的項目乃負債證明書,0.47萬億港元(11.35%);已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1.09 萬億港元(26.33%)及政府財政儲備,1.08 萬億港元(26.09%)。其他的是政府各類基金及銀行結餘。餘下的是權益總額(total equity),0.68萬億港元(16.42%)。外匯基金的資產及負債表跟一家私營公司無異,如果流動資金不足以應付短期債務,甚至資不抵債,公司就有機會倒閉或清盤破產,所以外匯基金都集中做短期投資,以應付政府開支及穩定港元匯價。權益總額就是外匯基金歷年累積的股票股息、存款及借款利息與資本盈利(capital gain),等於一家私營公司的累計盈餘,可以考慮用部分作長期投資,但投資目標要發展香港經濟及扶持中小企業。
助珠三角港企遷廠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氛圍下,珠三角的港資企業面對嚴苛的環保條例及工資上升,有業界願意遷廠,繼續經營。筆者建議外匯基金動用其權益的10%,約680億港元(相等87億美元),夥拍央企在東盟十國設立環保工業園,協助港資企業遷徙落戶,協調供應鏈繼續生產一些勞工密集的輕工業,輸往美國,避免關稅。自2008年開始,外匯基金可以參與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新興市場的股票及債券、房地產及人民幣資產等等。環保工業園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集中處理廢氣廢水及循環使用廢料,可以為內地及香港環保業界創造商機。特區政府的BUD配對基金資助港資企業在內地的生產升級轉型及推廣品牌,現擴展至東盟十國而資助金額亦提升至港幣100萬元,正好配合環保工業園的建設。外匯基金投資環保工業園,雖然是回本期較長的基建投資,但符合法例,每年有租金收益,而日後亦可能因地價上升而獲利。環保工業園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不損害環境,而港資企業亦可繼續營運,是雙贏的政策。所謂萬事起頭難,港資企業要遷廠就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搬遷費、遣散費、物料供應及人事安排等,內地政府要有扶持措施,才可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