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商報評論

港創科須力補短板

2018-12-03
來源:香港商報

  凌昆

  近日港台兩地選舉都是代表正能量的一方取勝,顯示民心有變,捨棄政治鬥爭掛帥而轉重拼經濟、保民生,也有利於促進與內地交往。這新形勢對香港尤其當局施政的影響,很值得探討。

  小船必須掛靠大船

  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選情中正能量上升是否反映本港政治生態有根本性轉變尚未可知,但有一項新發展將對「一國」的衝擊更大,並令本港的深層政治對抗進一步惡化。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最近發表報告,指由於中國未有足夠保障香港的體制,建議考慮取消本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此乃美國利用香港作牽制國家的一步棋,如落實影響非輕,但有部分港人卻如獲至寶大感亢奮,實行與美方裏應外合,唯恐香港不亂不死。如此一來,保「一國」的政治鬥爭將更激烈也更具緊迫性。

  其次,在新形勢下,香港加大加快與內地融合和參與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已屬必須及必然,而非可取可捨的選項之一。原因有幾點:

  一、大灣區及「一帶一路」乃國家推動新時代新改革開放及大發展的重要部署,香港如不參與,將與國家發展脫節,甚至被邊緣化。

  二、香港小船必須掛靠大船才可避免遭遇大風浪時被沖翻。許多評估指新一輪全球性經濟放慢及金融危機或很快到來,故掛靠大船更為重要。中國經濟雖面對挑戰,但基調仍好,增長雖放緩,卻仍比美國的高出一倍,何況美國經濟已見頂,將轉向周期性回落。此外,全球化對香港這個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極為重要,現時中國已從美國接過大旗成為推動全球化龍頭。在這些情況下,掛靠中國大船已是不二之選。

  三、與內地融合乃應對美國打擊香港的根本及有效辦法。內地需求足可抵銷美國需求的下降,從而維持本港增長。美國打擊將削弱香港的中美間中介角色,香港必須從其他中介角色尋求彌補,而更多參與「一帶一路」乃最有效途徑。參與大灣區建設又可為與內地融合和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更多渠道。

  四、最近「一鐵一橋」的開通強化了兩地間的大連接格局,這將起倒逼融合的作用:當交通改善,交易成本降低,市場的跨境運作便會加強。

  最後,社會及政治的正能量增多,令當局拼經濟惠民生的施政將更易推開,但這又帶來新的壓力,要做出成績。此外,特首曾說在國家開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新形勢下,要讓兩地合作更深更廣,在新起點上開拓新篇章。此話十分正確,問題是如何落實,特別是香港應如何發展,以做到與內地發展緊密配合。這話題內容廣泛,裏面千頭萬緒,必須抓住最根本的一點來力改善,而目前香港經濟最明顯的短板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便最要急切處理。

  港創科實力落後穗深

  這短板是個根本性問題:沒有創科實力來不斷提升生產力,香港將很難維持現時的高生活水平和繁榮穩定。當周邊尤其珠三角地區的實力迅速提升之時,香港會更快變得落後,在參與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分工中,將只會獲得低端業務。這將與過去相反;工業北移時,香港分到的是高端,低端的讓給內地,結果香港的生活水平及繁榮都再上層樓。

  此外,香港若要改造原有支柱產業,建立新興產業和培育內生經濟動力,都離不開創科實力的提升。在內地不單製造業,就是服務業也正依託各種創新科技來推行跨越式發展,使能由落後變為先進甚至領先。這在金融、零售、物流、分享經濟、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都有眾多事例,都在日益深入廣泛地採用AI、VR、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及生物驗證分析等各種新科技。香港還曾有人說服務型經濟不必有新科技,但願這些人都已改變了態度。

  現實最無情,香港在創科實力已較毗鄰地區明顯落後。城大最新的調研報告指出,香港的科研投入、科技專才及企業數目以至專利獲得量等,均落後於深穗,個別指標甚至落後於其他大灣區城市。廣州中山大學的調研也指出,在創新能力上,深穗已超過香港甚多。此外,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2018世界人才報告中,香港排名急跌6位至18位,亞洲第一的地位亦告失落了。

  看來,香港在補短板上非要加倍努力不可。

[責任編輯:朱劍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