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宿位增面積 無地萬萬不能

2018-12-21
来源:香港商报

   政府檢討院舍最低人均面積,建議高度照顧院舍由目前的6.5平方米增至9.5平方米,中度及低度則增至8平方米。

  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加劇,社會既擔心安老設施不敷應用,又憂慮院舍質素惡劣。政府形容,新建議是較務實和平衡的安排;不過,所謂平衡,實也意味容易兩面不討好。

  反對派扮好心做壞事

  人均面積的增加,無疑會拖累整體供應數量。簡單比喻,一間100平方米的院舍,人均6.5平方米理論上可供15名長者居住;如果人均面積增近50%至9.5平方米,理論上只能提供10個宿位,亦即供應量大跌三分之一。政府估算指,私人院舍將因此減少近6900個宿位,部分小規模院舍更恐無法經營。市場評估則更誇張,有業界代表說宿位減幅或逾10000個。

  此外,供應減少了,必然會推高租金。一旦新措導致院舍倒閉潮,「蚊型」院舍固然首當其衝,若在汰弱留強下,只剩餘連鎖院舍「壟斷」,租金升幅必然更大。故此,當局設立了10年過渡期,好讓業界適應。於此期間,有關方面誠宜密切監控市場發展,必要時更應出手調整政策,切忌陷入「好心做壞事」之窘,令大批長者流離失所。

  另一方面,有人則仍嫌人均面積增幅不夠。好像工黨議員張超雄,便促請政府進一步將面積增至16平方米,即相當於現水平的3倍。當被問及,這會否造成宿位「斷崖式」銳減?他回應指,政府早前承諾未來5年增購5000私營宿位,相信能為市場帶來誘因擴展業務云云。

  眾所周知,香港從不「缺錢」,卻從來「缺地」。試問,當你手上沒有地,你的錢能夠當飯食、能夠當床睡嗎?張超雄的建議,背後有否進行過什麼研究?有否評估過市場影響?可以說,他的一番話不過信口雌黃。其背後目的,乃加大期望管理操作,透過擴大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最終擴大社會對政府的不滿。

  理想不是不好,但始終要符合現實。除院舍外,誰又不想人人居住千呎大宅?香港當前的最大問題,正是各方各面都供不應求,十個煲卻只有九個蓋。否則的話,人人皆知?房質素惡劣啊,但實情是,就連?房也備受市場追捧!當資源充足時,我們當然有條件講理想;但當條件受限時,又哪來空間奢談更多?

  無地萬萬不能

  說到底,錢非萬能,但無地則更加萬萬不能。唯有增加供應,宿位面積與數量才有大增的可能,長者的院舍生活也才更有保障。在缺地的掣肘下,任何措施只是延續十個煲九個蓋之窘;反過來,當土地供應充裕,不單宿位小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香港許多方面的問題也必迎刃而解。反對派一方面阻撓拓地工作,另一方面則喊高人均面積,如斯惡意政治操作,究竟是解決抑或惡化問題呢?

  李明生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