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助殘障人士就業緩人口挑戰

2019-01-08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學院客席講師、香港復康力量總幹事 趙立基

  看了一套在微電影比賽的示範電影,名為《八度》,電影是講述一名大學生,因為交通意外導致肢體殘障,須靠輪椅度日,故事乃描述他的心路歷程及同路人如何幫助他逆境自強。電影名為「八度」,意思是指8%,即是指殘障人士約佔香港整體人口740萬中的58萬。

  勞動人口下降成隱憂

  眾所周知,香港人口在過去40年,由1978年的467萬增至2018年的744萬。人口雖然不斷增加,但卻同時急速高齡化及勞動力下降。勞動人口增長是推動一個地區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過去20年,本港3.3%的經濟增長中約1%源自勞動人口增長,所以當勞動人口下降成為定局時,對香港長遠的經濟必成一大隱憂,亦會削弱競爭力。

  面對挑戰,政府已採取不同的措施,例如鼓勵本港僱主聘用年長及中年人士,並向僱主發放每月達4000元的在職培訓津貼,從而鼓勵僱主;為了鼓勵更多女性投入勞工市場,政府將會多設幼兒照顧服務,例如政府將在2018-19年度起在北區、觀塘區、葵青區及沙田區共增加約3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以釋放更多婦女勞動力進入市場。另外,政府亦會引入外來人才,以多方面解決香港勞動力的不足。

  筆者認為,以上措施當然是有一定好處,但這約58萬殘障人口及潛在勞動力,實在不可忽視,政府和社會也應再加一把勁,鼓勵大部分的殘障人士投入勞動市場。雖然現時政府在推動殘障人士就業方面有一些措施,例如推動社會企業、勞工處展能就業提供轉介服務、政府以身作則聘請殘障人士等等。可是,現時殘障人士就業率普遍較低,很多因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墮入福利網中,過着倚賴別人的生活,不能貢獻社會。根據《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本港殘障人士的貧窮率高達45.3%,比整體貧窮率19.9%高出一倍。他們貧窮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工作,以致需要依靠社會保障援助,而他們的失業率亦較一般人高出約50%。

  科技創新助就業

  當然,了解殘障人士失業議題時,也必須了解他們的特殊需要,因為殘障包括有長期病患、弱視、弱聽、智障、肢體殘障及精神病患等等,他們都各有不同的特殊需要。然而,大部分殘障人士都有一定的能力及動機去找尋工作,願意貢獻社會,若我們只簡單地認為他們沒有能力或將他們的失業問題歸咎於教育水平偏低,實在將問題過於簡單化。事實上,不少擁有高學歷的殘障人士,甚至有大學學位的,往往也只能從事文書甚至低技術工作,對整體社會勞動人口來說是錯配了。

  現時傳統工作模式已因科技的發展有所轉變,往往可用科技替代人力及物力,工作人員也並不需要在固定地方工作,甚至可在家工作。最近一個建築商會與兩間專為殘障人士服務的非弁利機構合作,聘請殘障人士學習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技術。這技術是以建築工程的各項相關資訊資料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通過數位資訊,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資訊。這種技術適合肢體殘障人士學習,學歷亦不一定需要有大學學位,另外這技術不需要進入地盤或工地,只需要有一定了解及使用電腦的技術。這無疑使一般殘障人士亦可投入建築行業,解決建築工程界長期缺乏人力之苦,絕對是雙贏。

  全球已邁向科技及數碼化的時代,傳統的工作模式已逐漸被打破,殘障人士無疑確須面對因自身殘障所帶來的不便,例如行動不便,但只要有科技的支援,相信大部分可提升工作能力,從而投身工作及貢獻社會。期盼政府及社會在新的一年加一把勁,增加科技資源及支援,使這58萬殘障人士可適切地投入勞動市場,共同創建香港繁榮及安定。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