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调查指心房顫動认知低 手機App助自評

2019-01-09
来源:香港商报

 

  陳藝賢(左)及劉柱柏介紹助自我評估「APHRS房顫百科」App。 記者 蔡啟文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仲男報道: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當房顫令心跳紊亂,可能引致缺血性中風,而本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1%患有房顫。不過據心臟專科學院的一項調查發現,有逾半受訪長者從未聽聞房顫這個病症。在過去一年曾求醫長者中,高達60%從未接受過心電圖檢測,錯過提早找出病症的機會。

  房顫患者中風風險高5倍

  心臟專科學院委託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去年10月,以電話訪問813名65歲或以上長者有關房顫的認知。當中80%長者過去一年內曾求醫,主要因為高血壓及糖尿病,這些都是房顫高危因素。不過研究發現受訪長者有60%從未在求醫時接受心電圖檢測,亦沒有接受醫生把脈(64%)。

  「APHRS房顫百科」App附治療建議

  亞太心律學會會長劉柱柏昨指出,當房顫令心跳紊亂,影響心臟血液循環並形成血塊,在血塊流至腦血管可引致缺血性中風,而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且很多時是到中風後才發現。另外,亞太心律學會昨同時公布推出「APHRS房顫百科」手機應用程式,讓長者可透過App自我評估是否高危患者,並提供各種治療方案建議。

  倡為長者檢查心律測房顫

  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表示,未來20年本地人口持續加速老化,預計每3名港人,就有1名長者,隱藏於社區的房顫患者也預料會相應陸續增多。他指出,國際醫學界已有指引,建議醫生為65歲以上病人透過把脈或心電圖檢查心律以測房顫,惟調查結果反映本港在這方面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今年踏入60歲的市民陳先生一直很注重健康,雖然沒有高血壓,但卻早有監察自己血壓的習慣。2016年他在血壓計測到心跳有問題,遂到診所求診,家庭醫生為陳把脈時發現其心跳紊亂,轉介他到心臟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測,並確診患有房顫。初期他並沒有接受手術治療,但病徵開始陸續出現,如心臟會由每分鐘跳動50、60次,突然上升到每分鐘跳動130多次,令整個人感到很不適,情緒亦因而受到影響。陳先生其後分別進行導管消融手術,及接受新一代抗凝血藥和控制心律藥物治療,情況尚算穩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