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神木矿难致21死 中国信达旗下公司承包

2019-01-14
来源:香港商报综合
  界面-中国 记者| 陈慧东
 
  2019年1月13日凌晨6时50分,陕西省神木市百吉矿业李家沟煤矿(下称百吉矿业)“1.12”重大事故中,被困井下的最后2名工人被找到,均已遇难。此次矿难被困的21人,全部死亡。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百吉矿业在2013年6月托管给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泰控股)负责生产工作,而鲁泰控股背后的大股东则是中国信达(01359.HK)。
 
  工商信息显示,此次发生矿难的百吉矿业于2003年12月5日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300万元,经营范围是煤炭开采、销售。
 
  据2010年发布的陕发改煤电〔2010〕367号关于百吉矿业项目核准的批复显示,这家煤矿的生产能力为45万吨每年。
 
  2014年5月25日,鲁泰控股与百吉矿业签订掘进业务托管协议,百吉矿业被鲁泰控股全面托管。随后,鲁泰控股在陕北成立了子公司—陕北能源科技公司。随后,来自鲁泰控股上百人的生产队伍进驻百吉矿业。
 
  2016年2月,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公示称,百吉矿业的生产能力提升至90万吨每年。2016年9月5日,百吉矿业的经营范围由“煤炭开采、销售(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17年8月18日)”变更为“煤炭开采、销售”。
 
 
  据媒体报道,陕西秦安煤矿安全评价事务有限公司曾于2017年10月公布百吉矿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报告显示,百吉矿业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属I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官网消息发现,2018年6月27日,百吉矿业被评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享受国家激励政策,其中包括在地方政府因其它煤矿发生事故采取区域政策性停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停产范围。
 
  鲁泰控股承包的煤矿不止一处。据媒体报道,自2013年11月以来,鲁泰控股陆续托管了陕西省神木市百吉矿业李家沟煤矿、陕西府谷煤化集团亿隆煤矿、山东鱼台双合煤矿,共生产煤炭308.9万吨,实现利润2600多万元,分流太平煤矿富余职工418人,年节约人工成本4245万元。
 
  据工商资料显示,鲁泰控股曾名为“山东鲁泰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3亿元,大股东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01359.HK),出资比例为53.54%,另一股东济宁市人民政府国资委出资比例为46.46%。
 
  作为国内不良资产管理(AMC)四大巨头之一,中国信达在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率先实施商业化转型,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率先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在业务经营上形成了不良资产经营、投资及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据中国信达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14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152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减少2.9%。
 
       新京报评神木矿难:一年前责令整改效果在哪儿?
 
  任然(媒体人)
 
  煤炭生产领域又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月12日18时许,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永兴办事处百吉煤矿发生井下冒顶事故,并引发采空区有毒气体溢出。据央视消息,当班入井矿工共87人,事故发生后66人安全升井,被困的21人均已遇难。
 
  与前些年相比,当前煤炭安全事故在舆论场的聚焦效应已不复往日。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事故正在远去。此次事故就是去年重庆能投集团逢春煤矿“12·15”较大事故后,煤炭领域近一个月内第二起较大以上的事故。而据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透露的数据,截至去年7月8日,2018年全国煤矿事故数达130起,同比增加24起、上升22.6%。这表明,煤炭生产的黄金年代已经远去,然而煤炭安全生产网依然没有得到足够加固。
 
  事故的具体原因调查和处置工作仍在进行,但事发难言毫无征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事发煤矿曾有“不良生产记录”。2017年陕西省煤矿开展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从2017年3月持续到2017年年底。“体检”对象包括责令停产停建整改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煤矿等。其中这次事发的百吉矿业名字就出现在责令停产停建整改煤矿之列。很显然,此次事故与上次停产停建整改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应是事故调查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细节。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2018年5月,百吉煤矿刚刚顺利通过陕西省煤监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如此大动作整改仅过去不到一年又发生特大事故,如此巧合,这些都需要事故调查给出一个详尽的答案。
 
  除了追问事故原因是否与涉事煤矿“病灶”未除有关,另一个可能的季节性因素也值得重视。近些年煤炭价格虽然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但季节性的市场“小阳春”依旧存在,譬如冬季到来,煤炭市场需求进入旺季。而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消息,就在事发前几天,当地十余家煤矿继续上调价格,末煤均价上涨10元/吨,“这是新年以来第二轮集体上调,部分煤矿销售火爆,当地煤炭市场整体供应偏紧”。结合当地煤炭市场的这种具体走势,这次事发煤矿是否存在着盲目扩大生产或违规加班加点的情况,继而导致事故发生,让人联想。顺着这一逻辑,在煤炭销售旺季,地方煤炭生产乱象是否随之抬头,有关部门还需举一反三,加大全面排查力度。
 
  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还透露,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煤矿企业法治观念淡薄,现场管理松弛,设备设施落后,制度措施落实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等。且“这种状况与建国以来4次煤炭供需紧张、重特大事故多发时期的情况十分相似”。这一定性不可谓不严峻,这次事故也再次为此添加注脚。国务院安委会已于去年12月底宣布将对6类高风险煤矿开展安全“体检”,希望此轮体检,从临时安全排查到长远安全监管机制优化,都能够助推煤炭安全生产网的升级和加固,尽快遏制住煤炭安全生产事故的上升势头。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