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335億元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包括第一階段的發展工程及受影響住戶的現金津貼。新發展區預計兩區可建逾71000個單位,七成是公營房屋,最快2023年入伙。發展新界棕地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列出的8個優先覓地選項中,支持度最高的短中期選項。但同時,新界棕地雖然估計多達1300公頃,但位置分散及零碎,難作綜合性發展,加上棕地上有不少經濟作業,為收地及重置帶來困難。
棕地囤積多年未開發
更重要的是,目前政府的收地賠償制度缺乏彈性,對棕地持有人缺乏吸引力,也令到發展棕地面對不少困難。政府要大力發展棕地,必須做好賠償和安置工作,但調整賠償金額又會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令收地工作動輒得咎。這樣只會令千多頃的棕地繼續浪費。既然主流民意都認同發展棕地,現時當務之急是排除干預,檢討賠償機制,加快收地速度,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均須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不要橫生枝節,不要動輒政治化,共同解決市民安居問題。
目前,單計各大發展商擁有的新界農地,已經多達1000公頃,這還未包括其他私人擁有的大量農地。這些農地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開發作為建屋之用,而且成本較相宜,本來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近水。然而,這些土地囤積多年一直未有開發,不少更成為棕地,一方面是由於改劃發展用途極為困難,加上欠缺基建配套及補地價金額高昂,令發展商寧願一直丟空或用作物料貯存、港口後勤、環保回收場、建造業機械及工場等,也不用來建屋;另一方面在於現時政府收購農地的特惠補償金太低,缺乏競爭力,令業主不願將農地出售給政府,亦導致這些珍貴土地未能用在解決市民住屋問題之上。
政府為收回新界農地作公共用途所提供的特惠補償金,雖然已經由2000年的311元/呎,升至目前的1034.4元/呎,而俗稱「甲區農地」的收購補償金則為1112.4元/呎,但由於近年地價不斷上升,業主期望有較高的補償金,目前的賠償金機制明顯未能滿足業主的要求,令業主不願出售農地給政府。同時,政府如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強行收回新界農地,又會引發大量的法律訴訟,只會進一步拖延棕地發展。因此,最好的辦法始終是從市場機制着手,設立更加彈性的補償機制,根據目前的市況將特惠補償金額調升,吸引更多業主交出農地,從而建立農地儲備。
宜檢討調升賠償金
然而,政府一直未有檢討及調升賠償金,並非因為庫房及成本問題。政府庫房充裕,進行大量收地根本不成問題,而且香港土地有價有市,收回棕地再將部分推出市場拍賣,基本上是只賺不賠的生意。政府一直未有檢討賠償金,真正原因是怕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指政府調升賠償金是「明益」業主。然而,所謂官商勾結的指控根本不值一駁,棕地業主不可能是一般市民,大多都是發展商及財力豐厚者,但如果向他們購地就是官商勾結,這樣政府永遠都不用再收地了。而且,近年香港樓價升幅有目共睹,調升賠償合情合理,只要設立一個透明的機制供外界監察,完全可以釋除外界疑慮。如果因為怕招人話柄就任由這個缺乏彈性、缺乏吸引力的機制長期存在,這樣棕地將永遠不可能發展。
市民對拓地的要求十分明確,對棕地發展更抱有很大期望,政府應該利用這股民意,全面檢討賠償金機制,加大收地的吸引力,並且爭取公私營合作開發棕地。同時,社會也應排除政治干預,實事求是地討論棕地開發,而不是什麼都政治掛帥,什麼都扣上官商勾結的帽子,這樣做究竟是在解決問題,還是阻礙問題的解決,相信市民都是心裏有數。何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