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馳援民企應對症下藥

2019-01-21
来源:香港商报

  近日,全國各地的「兩會」相繼召開,代表們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各種各樣的探討。據相關媒體報道,某地的一位銀行人士在當地「兩會」上透露,因為要支持民企,其所在的國有銀行接到「放貸指標」,但許多小微企業,分明不需要或是無力貸太多的款,結果只好找數百家企業,每家放貸一萬元。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是困擾着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現如今,在馳援民企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也有了幫扶任務,開始主動尋找中小微企業來提供貸款。但「左顧右盼」,卻沒能找到太多需要借款的企業,而被迫做了很多無用功,使得馳援民企變了味。

  銀行或許有苦難言

  從中小企業從銀行貸不到錢,到銀行為完成相關的「貸款指標」苦找企業,這種反轉不僅折射出銀行在其中扮演的尷尬角色,也反映出當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首先,過去銀行不太樂意給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癥結根深蒂固,銀行出於「講政治」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考量,往往偏向於有政府信用背書的國有企業。從相關數據也可以看出,佔國民經濟份額超過60%的民營企業,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只佔到25%。民企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它在經濟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上述銀行人士所謂的找不到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可能包含的意思是,銀行仍然找不到合適的、風險可控的企業來放貸。畢竟銀行即使有了相應的「放貸指標」,也是不能隨隨便便就給一些風險系數度較高的企業放貸,而是在評估風險之後,實在找不到相應的企業。也就是說,銀行象徵性地給幾百家企業各貸款一萬元,也是迫於無奈的舉措,實在是有苦難言。

  其次,在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作為貸款需求方的中小企業,可能暫時也不太願意擴大生產,對於資金的需求度沒那麼高。即使銀行方面願意貸款,但如果資本回報率不及貸款利率,這些企業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借款動力。這樣一來,壓力就自然而然轉移到了銀行的這一端。但不管怎麼倒騰,這無助於解決根本的難題。

  簡單草率完成「指標」即庸政

  在「國進民退」聲音此起彼伏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各種渠道助力民企發展,這種出發點本身無疑是好的。但無論如何,在出台各種幫扶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也應該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單純依靠行政力量進行引導,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最終還可能適得其反。比如這次攤派給銀行的「放貸指標」,銀行為了應付上頭,只能想出一些無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頭來做的只是無用功,這些工作容易流於表明,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因此,要根治民企融資難且貴的問題,必須先把準脈,然後對症下藥。

  筆者認為,解決問題之道,首先是破除銀行只敢為國企貸款這種「政治正確」,應該給民企更多的機會,把相應的指標和風險管理條件放寬一點,更多地滿足這些民企的資金需求,這是間接融資的層面。而在直接融資方面,也要為民企上市創造更多空間,比如在發展科創板和註冊制的趨勢下,為那些具有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的民企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是發展民營銀行,破除國有和商業銀行僵化的體制機制,在供給端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畢竟無論是起步還是發展速度,民營銀行在中國的落地生根還是過於緩慢,而且有?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這點應該有所改觀。再一個就是,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下,中國應該順勢而為,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來提高風險辨別能力,擴大服務覆蓋,降低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總而言之,馳援民企的手段可以有很多,但比之象徵性的發放貸款,民企可能更需要的是一個能確定公平的、足夠開放的市場環境,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措施,而不是那種走過場的形式性的援助。

  豪士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