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
路敏盈
習近平主席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香港過去21年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
港「一國兩制」獲認同
回歸20多年來,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保持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不少公務員是港英時代留轉過來的,體現了「港人治港」方針的落實。20多年來,香港不僅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更加繁榮穩定,在法治和人權保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回歸後,基本法作為憲制法律的地位獲確立。在基本法之下,香港的法治得到了很好的維護,司法獨立是香港經濟自由的基石,也受到基本法保障,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第一次擁有了司法終審權,法治和司法比以前更加完備。香港的司法制度公開透明,不偏不倚,秉行公義,本地法治與新憲制的銜接、磨合已經成形。
今日特區與當年港英時期相比,在生態環境健康指數、城市安全指數、生活便利指數、生活舒適指數、經濟富裕度、社會文明指數、城市美譽度都大有進步而廣受中外好評,連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去年亦推舉香港為中國最宜居城市。回歸後,市民收入普遍提高,婦女產假增加,勞工權益有更多保障,長者較之港英時期得到政府更多的尊重及照顧。近年,香港成為全球男女最長壽的地區。香港作為國際重要自由港和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固。去年,雖有周邊環境波動的挑戰,但憑藉「一國兩制」優勢、雄厚的軟實力以及與內地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香港經濟實現了穩健增長。全年香港經濟增長達3.2%,遠高於過去10年平均增長率。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是內地公司「走出去」的首選,在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內地新經濟公司存在強勁的融資需求,去年內地在港上市公司數量為1146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50%、市值的68%、成交金額的80%。證券市場集資額2800億元,位居全球第一。隨着香港融入大灣區形勢的發展,新的上市機制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香港,為香港市場帶來長久的繁榮與活力。現時香港失業率已下降至2.8%,是回歸以來的最低水平,高就業率有助保持消費增長,並對實體經濟帶來重要支持,勞力市場充分就業是今年香港內需的主要支持因素,並使2019年本港經濟趨向因而較為審慎樂觀。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國際活動空間不斷擴大,國際地位顯著提升。香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成員,或中央人民政府和有關組織所允許的身份參加了眾多不以國家為單位或者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在有關國際組織中,香港還可以採取與中國政府不同的立場。香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組織簽署了許多雙邊協定。香港成功主辦了許多大型國際會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香港設有領館或官方機構。
港人的國際地位因回歸中國而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區護照的認受性日漸廣泛,現時已有144個國家給予特區護照免簽證安排,比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更多,因而帶動申請特區護照的人數也與日俱增。「一國兩制」取得的這些成功得到香港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褒揚。根據香港大學年前的調查,香港巿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仍在持續走高。早在2006年在香港申請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已是1997年的60倍。凡此種種皆充分顯示,「一國兩制」不僅得到了港人的認可,也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認同。
台應力促和平統一
按照「一國兩制」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一國兩制」在港澳地區的成功實踐,不僅使中國統一大業邁出重要一步,而且也為台灣回歸祖國作出了示範。可惜,台灣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獨」勢力為了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和國家統一進程,「一國兩制」在台灣長期被污名化,使它的本意和內容一直沒有為廣大台灣民眾所熟知。然而,孤懸海隅的台灣真能「獨立」嗎?「島嶼經濟模式」,必然也必須依賴大陸這個世界經濟的平台和龐大的市場。目前,台灣經濟發展乏力,亞洲四小龍稱號已成明日黃花,競爭力正逐年下降,早遠遠低於大陸。而且,市場狹小,前景不明,投資增長近乎零,由於與大陸政治關係緊張,開拓大陸市場的各個管道,目前基本已中斷。青年失業嚴重,人才外流,台灣青年紛紛西進大陸,尋求發展。如果兩岸關係繼續緊張,台灣必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種情勢下,台灣人心思變,據台灣媒體發表的「2018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贊成兩岸統一的比例創十年新高,而贊成「台獨」的比例為十年新低。
「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困境的最佳辦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我們相信,當兩岸能夠談判確立以「一國兩制」方式和平統一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