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香港旅遊迎來豐收年!旅遊發展局昨公布成績表,去年訪港遊客達6515萬人次,按年上升11.4%,遊客人數突破歷來之最,其中,內地遊客佔近八成,顯示內地依然是香港遊客最大來源地和市場。2018年香港遊客人數創新高,一方面是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兩大新的跨境交通基建開通帶動;另方面也是因為香港旅遊業不斷創新開拓旅遊項目,提升觀光商旅吸引力,而香港旅遊要持續保持活力和競爭力,就須突破發展天花板,解決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制約因素和問題,增添訪港好體驗,塑造更好的香港遊品牌形象。
作為香港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旅遊業的發展無論是對於本港經濟、市民就業、城市形象塑造、文化推廣等都至關重要,基於國際航空港、便利完善的公共交通、安全環境、東西文化薈萃等優勢,香港本就擁有許多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從近幾年情況來看,遊客人數已不再是當前香港旅遊業面臨的主要瓶頸和局限,景點開拓、接待能力、遊客體驗和本地居民體驗更考驗香港旅遊業的未來。
香港地小,主要景點較集中,這也導致大量遊客集中港島、九龍附近,不僅造成擁擠,遊覽方式也都大同小異、趨於單一,不外乎行街購物、維港遊、中環海濱觀光、太平山遊覽等。所以,應積極開拓、推廣新的景點和遊覽方式,既可分流遊客數量,減輕港九地區的承載負擔;同時,亦能讓香港遊項目更豐富,吸引不同需求、不同年齡群體的遊客,如此才能讓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比如,重開星光大道,太平山頂廣場開設全球首間「大富翁」主題館,推廣大嶼山昂坪遊,戶外登山遠足遊,與大灣區合作「一程多站」式旅遊項目,還有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香港故宮博物館等等,這些新增設的項目和景點讓香港遊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而香港旅遊經過多年發展,特別是近幾年本港氛圍逐漸緩和,內地訪港遊客回升,如何從盲目追求遊客數量增長轉變到高質量高增值發展,塑造更好的香港遊品牌,成為香港旅遊面臨的另一大瓶頸。一方面,面對日益增長的遊客人數,有關當局和業界須不斷提高自身接待能力,提供多種措施安排、疏導遊客,如去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初期,由於缺乏及時監測人流,又沒有安排足夠巴士接駁去其他地區,大橋人工島又未修建好商場設施供遊客購物、食飯,結果導致大批遊客滯留塞爆東涌。另方面,香港旅遊亦要注重提升遊客體驗和兼顧本地居民體驗,應鼓勵多發展高質量旅遊團和分流不同景區,此前許多低價團擁擠在土瓜灣和九龍城,不僅讓遊客體驗感大大下降,也對當地居民造成很大影響;再如昨日爆出許多旅遊團蜂擁湧進大學校園,遠超校園供公眾參觀的承載能力,如鬧出矛盾口角,師生工作學習受影響,參觀人士亦感不愉快,因此,相關單位都應加強人流監測和疏導,提升遊覽質量和體驗。
如何持續吸引訪港遊客,接待好遊客,提升遊客和居民體驗,是如今香港旅遊業面臨的局限和瓶頸,突破以上發展天花板,才能讓香港遊再創新高!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