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商场。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顧敏康
香港是聞名已久的旅遊勝地,旅遊業為香港的GDP貢獻了將近百分之五。香港更是全球知名的購物天堂之一,遊客可以在這裏購買來自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優質電器、服飾、食品、護膚品等。
港旅遊業新氣象
香港旅遊發展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有6514.8萬人次訪港,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有5103.8萬人次,來自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短途旅客則有885.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0.6%;而歐美等長途客則增加了2.8%,達451.4萬人次。
毫無疑問,內地遊客數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旅發局發言人說,去年11月至12月的增長最強勁,尤其是內地旅客,主要受惠於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11月和12月的內地旅客分別按年升25.8%和21%。數據已經表明,高鐵和港珠澳大橋不僅為香港融入大灣區創造條件,也為香港的旅遊業帶來了美好的前景。
還有一組數字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過夜客對香港經濟的重要貢獻。據報道,雖然留港日數輕微下跌0.1天至3.1晚,但過夜客的人次升4.9%;尤其重要的是,在去年首三季,過夜客在港的人均消費額為6537元,在第一及第二季的人均消費額均錄得升幅,分別升8.8%和6.2%,但第三季則出現負增長,下跌1.7%,令2018年首三季的消費額只有4.3%升幅。這也表明,香港的旅遊業還有拓展的空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吸引和留住遊客。
保障遊客合法權益
遊客來香港旅遊和消費,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是,遊客的正當權益也應當受到充分的保護,否則,遊客不來香港旅遊消費,購物天堂也難以為繼。這種呼籲絕非空穴來風。據報道,香港消委會日前公布2018年工作總結,去年共接獲26165宗投訴,較前年24881宗上升5%。升幅主要因為疫苗投訴由前年478宗增至去年2207宗,當中內地旅客佔2032宗。疫苗接種投訴激增亦令醫療服務升至第二大投訴類別,由前年703宗增至去年2462宗,增加2.5倍。最大投訴類別仍是電訊服務投訴,共2796宗,但較前年3231宗下跌13%。消委會主席林定國解釋,投訴上升是因為去年中子宮頸癌疫苗供不應求,而該疫苗須注射3針才有最佳效用,部分消費者已全數付款,卻未能完成服務。既然醫療系統不能提供足夠疫苗給內地消費者,為什麼要全數收費呢?收了錢而不能提供疫苗,實際上就是違約行為。
消委會又指出,除大部分為疫苗投訴外,有關參茸海味投訴亦升逾五成,由前年273宗增至去年416宗。有報道指最近香港已經淪為侵犯消費者的重災區,「假貨門」、「短斤缺両門」頻頻爆出。香港「黑藥店」更是成為欺詐內地客的「典範」,其手法大同小異:一是故意誤導,即利用內地與香港計量單位不同,或是「両」用小字而多收錢;二是將參茸等昂貴補品迅速切片磨粉,營造既成事實,然後報出實際價格,令顧客難以拒絕;三是利用內地客對香港藥品的信任出售山寨藥品:四是利用刷信用卡的機會多收錢,等顧客回到內地發現,已經為時已晚;等等。難怪有人說,以前內地遊客來香港要看購物攻略,現在卻要認真學習防騙攻略。筆者在Google搜索「香港黑藥房欺騙手段」,居然跳出55萬多條信息,不得不令人驚嘆了。
治標更要治本
香港官方曾經多次公布「黑藥店」和「非法購物店」,但收效不明顯。香港旅遊業議會曾發布《入境旅行團(登記店舖)購物退款保障計劃(修訂)》(以下簡稱《計劃》),該計劃圍繞「登記店舖記分制」列舉違規事項及處罰措施,但由於該《計劃》約束力有限,治標難治本。香港是個講法治的地方,但對不良商販欺詐遊客、特別是內地消費者的行為至今找不到治本良策,這是十分令人窘迫的局面。香港政府理應組織專家研究根治對策,既要加強監管和迅速回應投訴,更要考慮對有關行為加重刑罰,以確保香港「購物天堂」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