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總有兩面,電子煙政策亦不例外。收緊政策,固然有利公共健康;放寬政策,則令市民更加自由,一緊一鬆都各有好處。就似西方對槍械、對大麻等的管制,任何鬆緊改變都注定爭議不斷。港府日前建議修例加強規管電子煙,就理所當然地引發社會熱議。
對煙民差 對青年極好
為何收緊電子煙政策?最主要原因,乃電子煙愈來愈受青少年歡迎:一來,是它沒一般煙草損害健康;二來,是製造商以水果、薄荷等較易入口的味道,針對開拓了年輕人及女性市場;三來,是政府暫時並未特別監管電子煙,是故就連學生都能在市面輕易購得;再加上,一支電子煙廉宜到僅索20元左右,在內地購物網更售數元人民幣,亦令學生們容易負擔。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去年調查發現,小二至小四學生曾使用電子煙的比率,短短一年間已由2.9%增至4.5%,升幅高達55%!不問可知,中學生以至大學生吸食電子煙的比率與增速,肯定有過之、無不及。毫無疑問,阻止電子煙在青少年間普及,乃是收緊相關政策的一大目標。事實上,以整體看待,若然有煙民從傳統煙草「退而求其次」轉食電子煙,某程度是社會樂見其成的,畢竟電子煙確然損害性較低;不過,現時社會所面對的危機,乃愈來愈多的不吸煙者轉為電子煙吸食者,特別見諸青少年方面。總的來說,兩相比較,這或許是個「數學問題」──容許電子煙存在,結果究竟是前者所涉人數較多,抑或是後者所涉人數較多呢?
但是,站在公共衛生和社會長遠健康發展的角度,青年所涉人數肯定別具意義。所以,致力爭取青年煙民的不升反跌,才絕對是題中應有之義,亦是今次政策調整的核心所在。認為政策無視電子煙的好處云云,其實質乃無視了電子煙的更大壞處;在權衡之下,收緊政策比持續現時的無王管模式,必然利大於弊。
走私難免 重在遏抑普及
接下來要思考的是:收緊電子煙會否衍生走私等問題?如果走私出現,豈不意味措施徒勞無功?
的確,沒有規管是完美的。即使法律訂明殺人者死,也不代表謀殺案絕。誰又敢說,在槍管之下香港市面完全無人私藏槍械?重要的是,受限制的市場,活躍程度肯定遠遠遜於沒限制的市場。再以槍械為例,儘管肯定存在走私問題,但普羅市民能夠輕易購得嗎?肯定不是!故此,真正要斟酌的,不是走私是否存在、即電子煙是否存在,而是在收緊法例之後電子煙會否繼續普及下去。否則,沿用同一道理,我們又是否要反對禁槍、禁毒?
幾可肯定,全面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電子煙,必然能夠遏制其進一步普及──如上所述,雖然效果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但正面作用卻一定毋庸置疑;問題只在於收效多大,亦即如何在行政上、管理上、執法上等爭取政策效益最大化。可以說,這才是未來的挑戰所在,始終電子煙較毒品、金屬等難以偵測。體積小巧,每次牽涉數量不多,亦意味它易於通過網購交易。現時建議中的修例電子煙並不違法,故不排除有人會趁立法前的空窗期大量購入備用……
然而,跟許多法例一樣,立法除了重在執法,更關鍵的是教育層面,旨在教育公眾電子煙份屬法理不容的不好類別。情況就似打擊醉駕、室內禁煙等等,在立法初時豈不有人擔心難以執行?可是,時至今日,由於相關法律精神深深印在市民腦海,舉目所見誰又再敢公然室內抽煙?駕車人士亦會在宴會中主動減少喝酒。凡此種種,均充分凸顯了立法的教育意義。
教育並行 莫為反而反
說到底,青少年不太抗拒電子煙,理由正是電子煙的形象不算太差。在收緊政策之後,肯定有利改寫電子煙的公眾觀感;如果傳媒與政客不再宣揚錯誤信息,「為反而反」居然因為反政府而唱好電子煙,效果必更立竿見影。
想當年,政府打算推出「校園驗毒」計劃,便遭遇了不少「為反而反」的阻力,以致此後的打擊毒禍工作大打折扣,學生吸毒問題至今仍困擾校園。弔詭的是,那時候反對驗毒的政黨,斥責這是拿學生做「白老鼠」;但到現在,同一政黨卻批政府最新電子煙政策力道不足,甚至揚言應該「禁止吸食電子煙」,什麼自由、人權的大纛彷彿拋諸腦後……當然,驗毒不同電子煙,該黨在大方向上反對與贊成的前後立場亦互換了,但毫無疑問,其打擊政府政策的用心卻同出一轍……最後,再以槍管為例:有美國人贊成加強管制,以減少校園槍擊繼續肆虐;有美國人則反對,認為這是限制自由與人權。只能夠說,許多政策均有正反兩面、或難有對錯之分;惟必須強調,大家的思考方向,應是客觀、理性、務實地衡量利弊,不能夠「對人不對事」讓偏見主導立場。其中的核心問題是:電子煙在青少年間成為風尚,須否予以正視呢?如是,又怎樣確保情況扭轉?同時,又如何取得適當平衡,以免顧此失彼或過猶不及呢?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