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港須積極擴容迎大灣區機遇

2019-03-12
来源:香港商報

   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正式通車後,我當月就在媒體撰文表示:「全香港的車輛保有量才80萬左右……港珠澳大橋設計同行能力是每日6萬至8萬輛車……哪怕全開放,大橋恐怕都不飽和。」我很早就預見到,應該開放港澳車輛自由使用大橋出入,才是合理的,根本不需要對港澳車限牌。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提出八項措施,其中第七項就是讓港澳非營運小汽車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內地,讓香港私家車更容易使用港珠澳大橋。這固然是正確的舉措。  

 

  不能讓好事變壞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投資界有句名言——有危就有機,反過來說也可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任何機遇的來臨都意味對我們要求的提高,如果香港人不做好準備,得出來的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實在難以斷言。回歸以來,在非典之後的經濟低迷期,開放內地旅客自由行來港,難道不是惠港政策嗎?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香港在擴容工作上做得不足,旅遊業、零售業的承受能力與人流不匹配,結果一些地方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衝擊。這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不要以為惠港政策就是你可以躺舒舒服服地接收就可以了,相反你要做很多工夫去迎接這項政策,否則自身能力跟不上,好事會變壞事。

  以文首所言的開放港牌車使用港珠澳大橋出入內地這項措施而言,當然是好事,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以全香港的車輛保有量,每天要有十分之一的車輛使用港珠澳大橋,大橋才至於飽和。扣除全港車輛本身有不少是只行駛香港本地的「搵食車」,例如非跨境的巴士,在可預期的將來,香港根本不可能會有6萬至8萬輛車會因為個人或商務需要使用大橋。但大橋不飽和,不代表香港境內的交通不可以飽和啊。大橋的起點位於大嶼山,現在必須經青馬大橋出入,偏偏香港一條連接大橋和屯門的連接路卻因為施工問題起碼要延誤兩年。現時的青馬大橋在繁忙時間已是車水馬龍,如果全開放港牌車上港珠澳大橋,青馬大橋頂得住嗎?

  港牌車行駛範圍或擴大

  還有更大的挑戰在車牌管理。吳桐山最近勸身邊有計劃買車的朋友趁早上車,因為一旦港牌車開放使用港珠澳大橋,意味香港車牌的行駛範圍就會由香港這1000平方公里,擴大到整個廣東省的177900平方公里,將會大大升值。這從今天的粵港兩地車牌價值不菲可知。更為重要的,開放港牌車進出內地會大大刺激香港市民的買車欲望。香港本身公共交通完善,停車費用高昂,我實在不打算買車;但如果說買車之後可以去全廣東省甚至更大的範圍自駕遊,那又不同講法。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當然是大好事。但問題來了,如果香港特區政府本身在交通擴容、停車配套、車牌管理等問題上,完全不做準備,繼續以現有的軟硬件來應對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那弄不好是災難。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提出的八項措施,既是方便香港市民,但當中也有不少是需要香港本身有配套政策去落實的,等待特區交答卷。

  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