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时政观察】為「佔中」的破壞算賬

2019-05-01
来源:香港商报

  「佔中」從2014年爆發,到2019年4月24日法院審結,整個事件的破壞力,抑或是有什麼建設力,現在應該是時候來給它一個總結,即使事件將來還會有可能繼續發酵,那就給它來個第二階段的總結好了。

  核心價值遭破壞

  一般的重大歷史事件,總會有正反兩面的檢討,但「佔中」事件,無論從政治、社會、法律的角度去判斷,都很難看到有什麼正面的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正面價值可言。

  大家也許會說,判案結果出來後,九個罪人不但不以罪刑為恥,反而在世界媒體前自我感覺到正義凛然的樣子,個個自以為做了正義的「烈士」,尤其是三名發起人之一的長者,在鏡頭前老淚縱橫,口口聲聲說他的心完全和其他二人不離不棄,說他們兩人很正義,很好人,他們坐牢,他很痛心,自己全個心都陪他們坐牢去了。這個鏡頭,把他放在整個「抗命」的流程去看,是「抗命」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這個環節,鏡頭嚴峻地控訴本港的司法制度,控訴法官不仁不義,助紂為虐,把「好人」關進監牢,把「正義之士」打入「冷宮」。法官大抵不會想到會有這一個「罪己」鏡頭,以為給了兩年緩刑,不必坐牢,給了長者一個天大的「人道」,應該感激涕零,但鏡頭前的一幕卻是赤裸裸的控訴、連緩刑的感謝也給了另外兩名發起人,是兩人不忍長者坐牢而求情,不是法官人道同情的結果,「佔中」的整個流程給了長者安排「控訴」,還借他的老淚沾濕了「黃手帕」。試想想這鏡頭看在一眾「佔中者」眼裏,不就是號召繼續「革命」嗎?由此可見,就此一幕所透露出來的信息,「佔中」發動的78萬人不會罷手,「反佔中」的183萬人,也勢必會再站出來反對,聰明的讀者試想想:「佔中」事件到底是破壞香港,抑或是建設香港?可自己作出判斷。

  從法律的角度既然有控訴的一幕,這一幕把港人分裂成兩個極端,一是把法律看作是伸張正義的公器,一是看作是「打壓正義」的工具,這道裂縫把法律是香港神聖核心價值的共識也給破壞了!

  政治整合遭破壞

  如果再從政治的角度去看「佔中」,自2014年「佔中」開始以來,把香港原先還有期望的政治整合(Integration)也給破壞了,原先的政黨雖有建制與「泛民」兩派之分,但「佔中」前的15年,兩派在立法會的表現雖有爭議,還有商量的餘地,很多重大政策與提案最後也能通過。但「佔中」後,「泛民」一派動用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拉布」、「肢體衝突」,杯葛會議,頻頻流會等等,各種亂象說明議會的政治整合已受到嚴重破壞。

  不但在建制與「泛民」之間無法整合,甚至連先前所見到的「泛民」政黨之間也出現了激進與溫和兩派分裂,前者攻擊後者保守落後,不能捍衛民主與人權,主張徹底否定「一國兩制」走向「港獨」,才能有民主與人權可言;後者面對攻擊,有人退黨投向激進一邊。民主黨變成激進的箭靶,公民黨則開始變得兩頭不到岸,社民連半生不死,其他小黨也告奄奄一息,如此一來,建制與「泛民」背向而行,愈行愈遠,「泛民」又四分五裂,破成極端與保守,此情此景,所見到的是政治整合受到嚴重破壞。

  嚴重撕裂社會

  最後說到「佔中」對社會的破壞,最嚴重的是在社會人群中出現分裂主權的對立,其嚴重性發生在校園年輕的一代,有人假借學生組織的身份,大搞「港獨」,言論激烈,行為極端,「宣獨」布條引發學生之間的對罵,拒絕學普通話,禁錮學校校長等行政人員,辱罵老師,背向升旗禮,拒唱國歌,濫用校刊高談「港獨」,出國串聯分裂國家主權等等,這一來,看在愛國的、維護「一國兩制」的社會人群眼裏,在忍無可忍下,站出來反對「港獨」的力量紛紛出現,例如反對「梁游宣誓事件」因被辱罵「支那」所激怒的愛國社團組織,群起在報章刊發討伐宣言,而「港獨」一邊的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也不示弱,公然在中學門外分派「港獨」文宣,視治安為無物,社會上每每談到國家安全問題時,「港獨」一邊也肆無忌憚,通過各種渠道,例如報章、立法會、社運等等,公然反對任何維護國家安全的政策或立法,其中阻撓訂立「國歌法」的有組織行動更是無日無之。如此造成的破壞,對社會的整合,真是裂縫很深!

  總之,「佔中」自稱他們在為「民主與人權」作出了維護的建設工作。但是,一旦連法律的核心價值也受到破壞,政治與社會的整合也都被破壞到難以修復的地步,哪還會有建設可言?!

  鄭赤琰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