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年首探火星 探測生命信息 探討移民前景

2019-07-08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火星探測將由火星衛星、着陸器以及火星車實現天地聯合探測。圖為中國研製的火星車模型。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昨天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開始,通過火星衛星、火星着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中國的火星車已經做好。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此外,還將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火星車準備就緒

  7月5日-7日,2019軟件定義衛星高峰論壇在山東日照召開。據21世紀經濟報道昨天消息,歐陽自遠介紹了中國將於明年探測火星。他說,人類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歐陽自遠解釋說,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繞着太陽轉一圈大概是687天。火星探測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發射機會,「一定要趕上某一個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夾角的時候,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才可以,而飛到火星軌道上,至少要將近7個月左右。」

  歐陽自遠透露,此次中國探測火星,「將有一個火星的衛星繞着火星飛,還有一個火星的着陸器,以及一個火星車。這三件東西實現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火星車已經做好了。」

  對於火星探測的具體內容,歐陽自遠稱,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期望在探測火星生命活動信息上有所突破。這包括現在生命的信息,過去是否存在過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其二是為火星本體科學積累資料。包括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火星地形地貌特徵與分區;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與分布,地質特徵與構造區劃;火星內部結構、成分、內稟磁場探測;火星與比較行星學,火星的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起源與演化。

  此外,有關火星的探測也將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其總目標是為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服務。「科學家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夠宜居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太陽系裏面找一個對象,探討能否把它變成第二個地球,讓人類能夠大量的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

  歐陽自遠稱,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國際上對火星最大的理想是改造火星。科學的任務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嫦娥五號年內月球採樣返回

  除了對火星的探測,今年中國空間探索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嫦娥五號對月球的採樣返回。據了解,嫦娥五號的核心技術包括運載發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下降、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軌道分離、再入回收12個部分。歐陽自遠強調,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難題,「目前全部突破了,一定能安全返回」。

  據悉,嫦娥五號項目整體載荷8.2噸,擔任發射任務的是長征五號火箭,將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五號的在月面?陸的地方是在月球正面。「我們選擇的?陸點距離美國『阿波羅計劃』6次的?陸點有較遠的距離,距離大概1000多公里之外,那裏會有新的現象、會有新的發現。」歐陽自遠說。

  值得注意的是,軟?陸將由人工智能(AI)自主決策。探測器通過拍照計算,最後對具體?陸點作出判斷和決策。「到了月球以後,探測器會用電鏟鏟取土壤,另外自動打鑽取巖芯。」歐陽自遠說,全部的樣品會放在最頂上的返回艙裏,進行無污嚴密封裝。

  返程對接也將由AI控制,歐陽自遠說,軌道飛船與返回艙的對接,將是「針尖」對「針尖」的對接,地球上根本無法提供數據和測控支持,交會對接的過程需要依靠嫦娥五號自己來完成。返回艙回到地球採用的跳躍式彈道技術,也已經得到驗證。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