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爭議致家庭破裂 情緒問題應如何解決?

2019-10-2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人精神健康問題在近年備受關注,加上近期社會爭議事件,全城氣氛轉差,不少人更因立場差異與家庭朋友關係破裂。有調查顯示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創新低,屬不及格水平。精神科醫生麥永接指出家庭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彼此之間應求同存異,更教讀者8招精神健康小貼士,預防情緒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精神健康是指每個人都能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並有效地從事工作。精神健康有問題,就如手機電池即將耗盡,生理上會出現疲倦、虛弱、失眠、頭痛等,工作效率會下降,情緒容易煩躁。

  港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低

  「2019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公布「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指出今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創新低,為46.41分(52分為及格分數;2018年為50.20分)。麥永接醫生表示近月的社會爭議為市民帶來負面情緒,他說:「社會氣氛令情緒病患者容易復發,這次的社會事件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壓力事件。」調查顯示,今年感到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的受訪者比例大幅上升,由2018年的18.1%上升至2019年的41.1%。麥醫生指出社會爭議令民眾出現「急性壓力反應」,令人感到無望與無力,不但影響睡眠健康,而且令人際關係分化,不少家庭因立場不同而親情決裂,極端情況更會令人萌生自殺傾向。

  如何判別「急性壓力反應」?

  近月香港社會面對嚴重撕裂,不少人親身經歷衝突場面,又或在家中看網上直播,當中有頭破血流的打鬥場面,使人感到不安、焦慮等,麥醫生指數天內便可能使人產生「急性壓力反應」。它指一個人遭遇創傷事件,使其經歷極度不安或者超出預期的恐懼、壓力或疼痛,讓當事人感受到嚴重的受傷甚至死亡的威脅而產生的現象,因身體及心理對該事件的無力感所致。如有此情況,麥醫生表示不要無間斷地留意事件的動態,特別是新聞影片及直播,減少在睡前看即時報道及社交媒體的瀏覽時間,甚至劃出一段時間完全暫停接觸相關的資訊,亦應多做令到自己得到休息或感到愉悅放鬆的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給予多點空間與時間穩定情緒。如果症狀超過四星期,有可能形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便須立即求醫。

  急性壓力反應的症狀包括:1.日間腦海中不時想起該畫面。2.晚上發噩夢或失眠。3.身體或精神難以放鬆,猶如持續進入戒備狀態。4.感到煩躁不安。5.想逃避有關事與物。

  情緒問題引致家庭破裂

  良好的家庭關係是保護及穩定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報告指出家庭對其精神健康有較大影響的受訪者比例上升了8%。麥醫生請他的病人施小姐分享經歷,她現任中學教師,曾患有抑鬱症,近期家中因為政見不同自6月起不斷吵架,使其情緒起伏。施小姐雖然避免與父母談及政治議題,但日前示威者到處破壞設施,施小姐母親向其大發脾氣,大罵施小姐身為老師卻沒有阻止學生上街示威,雙方激烈爭吵,施小姐憤而奪門而出。施小姐表示在此事前雙方都未曾試過如此激烈地爭吵,當社會氣氛愈來愈仇恨,家人的情緒也更失控,關係撕裂,經此事後施小姐情緒更不穩定。施小姐說:「贏了一場架,但輸了一個家,並不值得,社會事件難辨對錯,事件完結後,你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仍要繼續維持,為了觀點與角度傷了感情並不值得。」

  以和為貴 自我減壓

  麥醫生表示,若不想與家人在表達意見時引起衝突,與家人相處時,要放下說服對方去認同自己的念頭。年長一輩與年輕一輩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所接收的資訊通道也不同,雖然持有不同立場亦應互相理解,放下改變對方的想法。麥醫生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衝突,問題在於是否有一個自動修復功能,即使意見不同也可與對方說一句我們始終都是一家人,請謹記關心時事之餘,也不忘關心家人。」麥醫生提醒,與家人溝通時應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語句,應多說「我建議你」,令對方感到被尊重。假日亦可多進行家庭聚會,給予雙方更多互相了解及體諒的機會。

  8招精神健康小貼士

  1. 連結生命中愛你的人和事,互相傾聽陪伴,找回正能量。

  2. 讓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即使胃口減退也盡量維持飲食。

  3. 保持定時作息,每天至少讓自己睡一覺 。

  4. 做適合自己的運動或伸展 。

  5. 避免將眼前危機視為難以克服的問題,遠離一下,放眼世界,總會有不同的出路 。

  6. 對逆境情況採取盡了能力的行動便可 。

  7. 就算未必能即時改變外在環境,仍可以選擇轉換自己的心境, 學習保持健康而樂觀的心態 。

  8. 如發現有持續的情緒困擾或自殺念頭, 應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