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空間經濟區潛力巨大 關注太空產業鏈價值

2019-11-11
来源:香港商报

 

  今年7月20日,人類登月50周年。自阿波羅項目結束後,登月活動沉靜了一段時間;近年,登月話題和太空發展再次成為焦點,甚至是經濟的焦點。

  今年1月,中國的嫦娥4號機器人探測器攜帶一台小型巡視器,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陸。印度計劃發射「月船2號」,是該國首次嘗試到達月球表面。事實上,參加太空競賽的國家,除了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等之外,以色列、韓國、新西蘭也躋身成功自製火箭發射之列;而不只各國政府,民間商業力量也大舉進入。

  太空發展成本快速下滑

  摩根士丹利早前發表報告預估,到了2040年,全球太空產業一年產值將超過1.1萬億元(美元,下同)。這個數字是目前智慧型手機全球一年銷售額的2倍。該報告亦指出,太空發展火熱,原因之一,就是衛星製造與載運火箭發射的價格越來越低,推動製造成本快速下滑,讓太空成為了破壞式創新的新戰場,例如SpaceX已將發射火箭的價格,從早年的每次2億元,下降到6000萬元,未來目標是採用可回收火箭,價格降至500萬元。

  另外,OneWeb宣稱,衛星製造一旦達到大量生產階段,造價可以從目前的一顆5億元下降至50萬元,僅剩千分之一。

  今年7月內地民營公司I-Space成功發射運載火箭,下一個目標將着眼於太空旅遊。中國每年太空項目的投資高達80億元,僅次於美國,實現星際旅行只是時間問題。

  於上周舉行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的論壇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透露,中國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地球月球空間經濟區。有專家預測,中國每年在地月空間經濟區的總產值,在2050年前後可以達到10萬億元以上規模。如上文提到,民間商業力量已大舉進入太空產業,相關產業鏈的價值,不容忽視。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