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2020-01-06
來源:出行一客

  摘要: “那時以為2018年就夠慘的了,誰知道2019年的情況更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二手車商楊松不再在辦公室里泡茶了,以前,這是和客戶談生意的標配。

  沒有客戶上門,他也無茶可泡。一年就要過完,全年眼看着就要虧錢,不如從茶葉開始節流。

  從2018年初,店里開始走下坡路,“那時以為2018年就夠慘的了,誰知道2019年的情況更糟。”

  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六排放標准是直接原因,大城市對二手車上牌提出排放要求,全國范圍內國五新車打折促銷,打折了二手車商的腿。新車銷量慘淡,電商平台來勢洶洶,行業大背景也並不樂觀。

  都說2019年是近十年車市最差的一年,但更可怕的是,市場甚至預測今年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明年會怎樣?楊松們不知道。

  一個月賣不出一輛車

  12月的昆明,下午天空湛藍、陽光晴熱,楊松就站在自家車位前曬太陽,沒有客人來打擾他。

  其實是根本沒有客人上門,連詢價的人都沒幾個。他和搭檔在昆明車行天下北辰車市有10個車位,今年一共賣掉了10輛車,有時候一個月都賣不出一輛。而在2014年和2015年,店里平均一個月就能銷出10輛。

  楊松敲敲身後的本田奧德賽2013款,“這輛車一年半都沒賣掉,我14萬收的,現在12萬都賣不掉,以前至少加價3萬。”

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本田奧德賽的信息卡 / 記者王靜儀 攝

  從2018年初,店里開始走下坡路,每個月賣5、6台車,月賺1萬多。錢不夠分,年底,5個合伙人里走了3個,年近半百、賣了十幾年車的楊松決定再堅持一下。

  楊松有點無奈,“那時以為2018年就夠慘的了,誰知道2019年的情況更糟。”他不是個案,全國的二手車商都在2018年開始感到微微的寒意,到了2019,這寒意愈發刺骨。

 

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位于云南昆明的二手車行,幾乎沒什麼生意,賣家正在百無聊賴地玩手機 / 記者王靜儀 攝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019年1-10月,全國二手車累積交易1185.3萬輛,同比增長4.62%,相較前兩年的增幅明顯放緩;2018年,全國二手車累積交易1382.19萬輛,同比增長11.46%;2017年的增長勢頭更猛,不僅交易量增長了19.33%,交易額也上去了34%。

  車商們過不慣苦日子,畢竟這個行業曾經滿是造富神話。一二十萬起家、幾年賺了幾千萬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時候從一輛豪車上就可以賺二三十萬。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是二手車商賺錢的秘訣,也是如今遭受沖擊的原罪。

  一年租金7萬,楊松覺得今年掙的錢,連交租金都不夠。而四五年前,店里每個月都能掙10多萬,曾經連續3個月收入超過30萬,“賣一台卡宴,一年的租金都有了”。

  曾經90%的錢都是走着進來的,客戶自己走進市場,詢價、試駕,幾個來回,交易就做成了。傳統的二手車交易市場肉眼可見地變冷清,新的陣地在互聯網,但想在網上賣車,這生意也一樣不好做。

  偏安西南一隅的楊松玩不轉互聯網,31歲的張培軍在上海當二手車銷售,這是他擅長的領域。

  每天下午沒有客人的時候,他掏出手機,打開快手進行直播。先圍着車子轉一圈,介紹年份、里程等基本信息,然後打開車門,給直播間的“老鐵”們看細節,報出價格。

  一輛接一輛推銷自家二手車的間隙,張培軍還要回復各類評論。“這車2萬我秒了”、“15年的帕薩特有沒有,主播帮我留意下”、“這品牌的車我開過,底盤不行”。

  張培軍專賣B級車,客單價在10萬左右。他把快手、抖音等視頻平台看作免費的引流平台,有不少“老鐵”都是在網上看到他的直播或者視頻之後過來買車,時不時的還有人從安徽或者更遠的外省專程趕來。

  但是今年,張培軍也感到生意不好做了,快手上問價的多,成交的少。他時不時雇幾個“演員”,拍一段“今天又有老鐵來提車啦”的小視頻,希望能带動直播間里的購車熱情。

  張培軍看不上做虛假宣傳的自己,楊松也看不上現在賣的奧迪A4這樣的“小車”。以前他收豪華車,單價高,賺得也多。今年的情況不一樣了,以本田、豐田為首的日系省油品牌更受歡迎。

  楊松最近一次賣出車是在上個月,一輛2017年上牌、跑了4萬公里的奧迪A4,“賺了5000,以前至少能賺20000。沒人買,有人出價就得賣,不然放到過了這個月,車子又老一年,錢又要少。”客戶通過汽車之家找上門來,對車況、價格多方對比後開出價格,楊松的利潤空間被互聯網壓低了。

  國六沖擊波

  王浪在南京大公二手車交易中心作二手車評估师,他留意到,去年市場里的車位供不應求,現在明顯有了空位,“收不到車,只能收南京市內的車,外面的車也可以收,但是上不了牌,賣不出去”。

  今年7月1日起,全國多地開始實施國六排放標准,對二手車落戶做出限制。以南京為例,外地只有國六二手車才能上蘇A號牌,本地車源的標准則被放松到國五。

  二手車車型更新一般比新車慢上一兩年,別說國六無二手車可賣,連國五車型在當今市場都不算完全的主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10個月,二手乘用車銷量以國四排放標准為主,平均佔比50.98%。其次是國五,平均佔比27.78%——國六標准還沒有被納入統計范圍。

電商擠壓、新車折上折,2019年的二手車商有多慘?

  國六指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 / 網絡

  車難收,所以車價高、流通慢。以往南京的車還可以往外地賣,但是收車成本高了,賣往外地也沒有競爭力。王浪回憶道,以前市場里每賣100台車,里面就有30台是出南京的,現在大約只有20台。

  國六標准來勢洶洶,盡管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南京一樣執行嚴格的二手車落戶標准,至少二手車銷售主陣地二三線城市不是,但國六導致國五新車降價促銷,新車與二手車價格相差無幾甚至更低,這讓幾乎所有車商都感覺到了切實的肉痛。

  為了清理庫存,二線豪華品牌捷豹带頭,主機廠們給自家國五車型狠狠打了個折。捷豹XFL 3.0T奢華版原先指導價是68.38萬元,六月促銷時只有47.18萬元,優惠21.2萬元,相當于打了六八折。

  二手車商的腿也被打折了。楊松不敢再收車,新車價格這麼低,他擔心收來二手車也沒有人買。客戶也開始觀望,他們的疑慮是,排放標准一直在更新,買了國五國四的車之後,過幾年是不是會被限制轉籍或者過戶。

  車商和客戶都在觀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測算,今年7月份,二手車經理人指數為37.9%,處于榮枯線之下,二手車市場表現不活躍。“不僅是不活躍,應該算是極度不活躍。” 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說。

  和客戶談生意,車商的辦公室里必備一套茶具,楊松今年連茶都懶得泡了,“大環境不好”。

  “大環境不好”,這是幾乎所有線下二手車商都會提到的詞,從四五年前二手車電商攜带巨額融資入局的時候就開始這麼說。

  電商平台讓信息變得更透明,車況、價格都擺在那里,消費者多方比較,更容易做出理性決策。楊松覺得,至少一半客戶被吸引走了。

  畢竟身為行業中人,王浪也覺得二手車市場水很深。上周末他和客戶一起去武漢看車,本計划看三輛保時捷帕拉梅拉,出發前和車商分別確認過確有其車,車況價格也和網上描述相同。但去到現場卻發現,其中兩輛車根本不存在,“他們就是想把人騙過去,那麼遠跑過去了,總不能空着手回來吧”。

  王浪的客戶來自山西,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他們還一起去無錫和上海看過車,最終定了武漢的這輛。2019年了,傳統二手車商不僅在和電商平台競爭,也在和全國的同行競爭,利潤空間被壓得越來越薄。

  再堅持一下

  今年的虧損已注定,如果明年生意還是不行,今年49歲的楊松考慮退休。賣車東奔西走地自由慣了,他過不了那種在家喝茶看電視的生活,他想開着車,和妻子一起到全國旅行。

  一直開店里的二手車,楊松沒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退休之前他得買一輛,和車打了十幾年交道之後,這或許是他對行業的最後貢獻。

  但更多人決定再堅持一下,他們希望關于二手車市場的宏大敘事能早日投射進個人生活。

  李吉祥去年剛滿30歲,那時他在國美電器南京新街口店擔任店長,想趁着自己還不算老,換個更有前景的行業。于是從來不開車的他,在南京大公二手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當上了總經理助理。

  一年過去了,李吉祥依然相信自己選擇了一個朝陽行業。像所有二手車商一樣,他嫻熟地做出對比:在美國,每賣出1輛新車的同時能賣出3輛二手車,而在中國,新車和二手車的銷售比是3:1。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新車銷量為2808.1萬輛,二手車交易量為1382.19萬輛,比例接近2:1。對于未來的宏大想象吸引着二手車商,就算達不到美國的水平,銷售比持平對于他們而言也是吃不下的市場。

  2001年至今,隨着新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已經連續18年上升,全國交易量從37萬輛增長至2018年的1382萬輛,增長了37倍。盡管增速放緩,但相較于已在負增長的新車銷量,二手車市場或許不是最慘的那個。

  今年初,王浪開始在網上發帖介紹自己驗車的過程,圖文兼備、設備齊全,很快請他驗車的網友從全國各地找上來。雖然市場里要驗的車的少了,但是天南海北等他來驗的車多了。不管車子在哪,對方報銷差旅,一趟再付2000塊,多了個收入來源,王浪覺得挺值。

  促進二手車在全國范圍流通,這是國家層面所鼓勵的,更大的夢想甚至是出口海外。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為促進汽車消費,要求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希望實現二手車在全國范圍的自由流通。此前5月,商務部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召開會議,提出簡化登記手續,鼓勵二手車出口。

  年輕的一代和互聯網一同成長起來,對二手車的接納度也在不斷提高。王浪1995年出生,人生第一輛車就是二手車。

  那是一輛11年車齡的馬自達323,去年9月時車主想賣,市場里的車商出6000,他出1萬“截胡”拿下,再花了1萬改裝。終于不再是“鍵盤車神”了,車剛到手的幾天,王浪可以躺在車里,幾個小時不挪窩,左摸右摸,腦海里反復想着《頭文字D》的情節。

  工作日一整天被困在市場里,王浪期待着每周一天的假期。開着這輛家用小車,他和朋友一起去紫金山飆車,最高跑到120碼,“追尋風的自由”。

  或許沒有一個行業像二手車一樣,能讓愛車人摸過所有車,對于從業者來說,二手車從來不止是生意,還是樂趣。當初,他們幾乎都是源于對車的喜歡而來,如今,為了遠大預期,為了個人興趣,他們決定再堅持一下,等到朝陽行業的朝陽升起。

  (應受訪者要求,楊松、張培軍為化名)

[責任編輯:董岳昕]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