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加速國際關係變化

2020-03-2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肆虐,歐美已成為病毒大規模爆發熱點。其中歐洲重災區意大利累積受感染人數直線上升,死亡個案已超過中國。更令人憂慮的是,當意大利政府向歐洲盟友請求援助時,歐盟各國忙於自保,無暇支援意大利抗疫,反而是疫情剛剛受控的中國伸出了援手,除為意大利提供數以十噸計的防護物資外,還派遣專家醫療小組馳援當地協助抗疫。

  事實上,在內地疫情出現緩和象之後,中國政府就開始手制訂對外支援抗疫計劃,不僅向意大利派出專家組,同時還向伊朗、伊拉克等國派出醫療隊和送上防疫物資,協助抗疫,網上甚至出現中國將採取「一省救一國」的方式,協助有需要的國家抗疫。雖然中國官方未曾證實「一省救一國」行動,但據外交部公布,目前中國政府已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洲聯盟提供援助,其中許多援助物資如口罩、防護衣物和檢測試劑等,都已送達有疫情的國家。

  中國政府的支援行動與當年美國處理H1N1大流行相比,高下立見。《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佛里曼(ThomasFriedman)撰文指出,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改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及文化。筆者則認為,今次疫情還可能令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產生微妙的變化。

  自由體制 各自為政

  佛里曼認為,隨着全球貿易和旅遊業蓬勃發展,世界各國間的距離變得更緊密,國家亦變得互相依賴,但這也令一個地方出現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演變成世界性問題。他引述馬里蘭大學蓋爾芬德(MicheleGelfand)教授的理論,把各個國家劃分為「寬鬆」與「緊密」,中國、新加坡和日本等社會規範較多的國家被視為「緊密」的國家,美國、意大利和巴西等社會規範較少的則為「寬鬆」的國家。他指出,「緊密」國家的人民因受到歷史文化及曾經出現的災難影響,學習到嚴格制度才可以挽救生命的道理,因此面對疫情時更傾向於放下個人主義,而美國等西方社會的寬鬆和自由文化,在疫情過後可能會出現重大改變。

  事實上,奉行自由主義的西方社會,在今次疫情中還暴露了自由體制下的懶散和自私作風。回看疫情之初,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疫情表現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還早早地從中國撤僑,不但毫無國際互助精神可言,亦因自身的不作為而錯過了黃金防疫期。當病毒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後,歐美等國又暴露出在危難降臨時各掃門前雪的自私心理。其實,早在2009年北美發生H1N1疫情時,美國政府不僅未對鄰國墨西哥提供支援,亦因沒有做好嚴格防控,令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也造成全球至少數十萬人死亡。隨着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未來國際間的連接將會變得更為緊密,因此國際社會需要如中國支援意大利抗疫般的互助與慷慨精神,才可以化解全球性的危機。

  支援抗疫 贏得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支援意大利的中國專家中,有多人是來自四川的醫療專家,箇中的淵源還要從30多年前說起。據四川省衛健委透露,意大利政府早在1988年時就無償捐助四川建立大型急救中心,該中心30多年來救傷無數,支持四川省醫療服務的發展。其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意大利紅十字會第一時間派遣14名急救專家,駐紮在四川綿陽重災區,合共救治約900名傷員。因此,四川人一直對意大利政府心存感激,當內地新冠病毒疫情出現緩和象時,就有來自四川的專家主動請纓,馳援意大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體現在國際關係上就成為了中國政府「友好情誼銘記於心」的外交政策。環顧中國第一批馳援的國家如意大利、日本、韓國、伊朗和塞爾維亞等,都是曾經幫助和支持中國渡過困境的國家。在幫助了友好國家後,中國政府還對法國、埃及、西班牙、納米比亞、希臘、南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提供援助物資,表現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態度,亦贏得了國際友誼。相信在疫情過後,國際政治、經濟及國際聯盟關係的格局,將會出現明顯變化,中國提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定在國際社會得到最多的認同和支持。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