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為防堵新冠疫情,各國紛紛撒錢救經濟、救內需。反觀台灣,只見防疫「超前部署」,但搶救經濟、內需上,卻始終慢半拍,以致飯店、旅館倒成一片,下一波製造業災情恐也將陸續爆發,蔡英文當局提出新台幣1.05萬億元以「打假球」手法救市,根本難以撐起台灣「經濟防疫網」。很多國家和地區已宣布對全體人民每人發放現金,台灣還在糾結消費打八折的酷碰券何時上路。尤其各地政府均大筆預算救經濟,台灣卻僅對300萬名勞工發放現金補貼,其他人只考慮給折扣券或抵用券,論規模已是「小家子氣」,推動振興的速度也比許多地方落後好幾拍。
紓困方案充滿不公平
新冠疫情肆虐,首波影響台灣的旅遊、航運等服務業,蔡當局即喊出要補貼、要救助,紓困規模一步步拉升,但無論「行政院」召開再多次紓困說明,企業關門倒閉風潮並沒有減少,主因在於「只聞樓梯響」。而這些紓困振興措施,說得冠冕堂皇,究其實或華而不實,或不切實際。如「行政院」宣稱紓困預算總額上兆元新台幣,然而其中7000億元新台幣是貸款協助(項目融資),要經銀行審查通過才借得到錢。那些亟待融資救命的,不少是中小企業和個體戶,對他們而言紓困門檻何其高不可攀。
尤有甚者,產業經濟先後陷入困境,失業人數攀升,將對台灣整體經濟形成惡性循環的壓力。以目前無薪假人數激增的速度,極可能在5月間就突破2萬人。接下來的數月,失業率與無薪假數字只會愈來愈糟。
這顯示,企業受疫情影響而營業緊縮,對台灣就業的衝擊就是失業率增加,勞工工時減少或放無薪假,數萬人收入減少,甚至完全沒有進帳。然而,檢視蔡當局的紓困措施,不免讓人質疑,這些紓困措施真的能成為及時雨嗎?
隨着台灣的疫情逐漸趨緩,台灣民眾對「行政院」現有或規劃中的紓困振興措施也越來越感到不耐與憤怒,並隨着《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而急劇升高。網絡上嘲諷、謾罵的字句也日益辛辣,即可知蔡當局各部門提出的紓困與振興方案是多麼不食人間煙火。例如:以針對小攤商、個人店家的「小規摹業人」50萬元新台幣紓困貸款而言,依「行政院」規定,必須有稅籍登記才可申貸;依此規定,勢必導致許多亟待紓困的「小規摹業人」求助無門。然而,台灣無稅籍登記的「小規摹業人」數量很龐大,而這些地下經濟業者均被排除在50萬元紓困貸款之外。
再以現金救助而言,蔡當局先是排除現金救助,後在輿論壓力之下推出針對300萬人發放現金的紓困措施。然而,被蔡當局匡列進現金救助的300萬人之中,有逾四分之一本來就是接受台當局救助的中低收入戶,也有逾一半是因疫情首當其衝的旅遊業、自營業者等從業人員。尤有甚者,蔡當局紓困方案之發放現金,是類似薪資補償,對特定條件的企業員工、特定職業類別與特定勞工給予3萬至6萬元新台幣不等的薪資補貼。看起來根本就像是「政治樂透」,凡是被蔡當局欽點到的族群即可獲得相關補貼,反之,只能自認倒楣。再者,蔡當局之許多個人性質的薪資補貼方案,必須透過事前申請與行政部門的審核。問題是有不少產業之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相互影響的關係,很難以具體文件證明,於是造成整個紓困方案充滿不公平的現象。
不食人間煙火
台「經濟部」目前規劃的振興消費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新台幣800元的振興抵用券,金額太少,還要綁住宿,更須拆開分四類通路去使用;另一則是結合行動支付的酷碰券,依完成三讀立法的《紓困條例》,共追加新台幣1500億元預算,其中111億元將用於發行酷碰券。儘管國民黨一再呼籲蔡當局將酷碰券改發現金,還是不被採納;然而,民進黨團強勢表決通過增編111億元發酷碰券,但不到24小時,即因外界一片罵聲,台「經濟部」只好說會持續檢討,原預計4月底推出酷碰券,只得暫緩。
總之,酷碰券最糟糕之處有二,一是必須使用特定商家發行的行動支付,若無手機或無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全被排除在外;二是要求必須先花錢消費才有補助,酷碰券才會回饋四分之一給你,每月最高也僅1000元新台幣。這不但無法振興消費,且對社會弱勢極不公平,連民進黨立委都批評,窮人可能因沒錢消費而放棄1000元酷碰券,堪稱「排貧條款」。說穿了,民進黨蔡當局硬不要消費券,只因2008年時把馬英九當局的消費券政策批評得一無是處,現在自然拉不下臉來;「閣揆」蘇貞昌又硬拗說,發放現金的振興方式容易造成儲蓄,而不會去消費。如此本末倒置的蔡當局,既不知民間疾苦,又濫用財庫資源,最後恐收不到什麼消費助經濟的功效。
最後,若要對疫情紓困並振興經濟,必須重在既簡單、又公平,以產生最大擴散效果為原則。美、日、香港、新加坡等都是直接發放現金紓困,除可看出疫情衝擊經濟之險惡,也是意識到救急的重要,除兼顧中下階層的生活困境,並間接利用消費挹注企業。對企業而言,只要有涓滴進帳,就能多撐一天,就有更多勞工可免於被裁員。然而,蔡當局卻沉浸在「抗疫有成」的虛無自滿之中,不但紓困慢好幾拍,在民間疾呼加快紓困或發放現金時,蔡當局卻在精挑細選誰准許領、誰不能領,更一再拒絕聆聽外界的合理建議,一意孤行,堪稱若非「不食人間煙火」、不接地氣,即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