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青年意見由地區做起

2020-05-04
来源:香港商報

  文/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莊家彬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很多人都會說「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但是,青年人的意見,又得到政府足夠的重視嗎?筆者認為,政府須採取更為積極的方法,聆聽青年的意見,並作出誠意回應,才能修補目前出現的社會鴻溝。聽取青年意見,筆者認為可以由地區開始。

  讓青年多參與地區事務

  去年的修例風波,不少青年人甚至中學生走上街頭,搞他們所謂的「抗爭」。尚且不論他們是否受到誤導,背後是否有人「操控」,有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們對現行制度失去信心。如何重建青年對政府的信心,「公民社會」強調的是「參與」:參與諮詢給意見,參與建設,參與管理。

  筆者不只一次撰文建議政府改革地區行政,事實上,18個地方行政區,相當於18個小型政府,政府首腦是地區民政專員,應獲一定權力,處理地區問題,並成立專門架構去聆聽青年對地區發展的意見,以增加青年的參與感。

  可惜,目前的狀況並非如此。目前在地區行政上沒有一個部門或架構有定期就區內事務廣泛諮詢青年,系統地吸納他們的聲音。當局與地區青年的溝通模式多為非正式諮詢,如私下閉門交流,一般年輕人有想法,都無法去表達。其次,就算落區針對青年進行正式諮詢,這種諮詢議題受限,題目和議程由局方定好,參加者只能在既定範圍內提出意見。活動結束後,反饋機制亦不完善,青年不知自己的意見在政策制定中有何影響,也沒有收到局方的正面回應,不免令人心灰意冷。另外,大部分這類諮詢都只有在社區會堂舉行宣講會或座談會,青年平日上班上課,早出晚歸,很難出席這些活動。

  長久下來,青年人會逐漸失去對地區的歸屬感,更進一步,他們會對現行制度失去信心,倘若遇上政治問題,隨時視之為鬧事而僵持不下,雙方關係日趨對立,形成惡性循環。

  多方與青年真誠溝通

  要落實與青年的真誠溝通,筆者認為要加強各區民政事務處的人手及職能,在民政處下成立兩個部門,專門處理青年工作。首先,要好好利用網絡世界,善用各大網絡平台,開設Facebook和Instagram專頁、Telegram和YouTube頻道,以及討論區帳號。有了這些平台,民政處人員定期就區內交通、環境衛生、社區設施和其他範疇等,讓網民留言提出意見和建議。另外,相關政府部門須就意見及建議提供書面回應,闡述跟進工作。

  另一方面,民政處須定期舉行地區青年論壇,以及鼓勵地區團體進行青年問題研究。民政處可統籌定期舉行地區青年論壇,透過公開招募形式,讓區內青年都有機會參加,並就他們關心的地區事務直接與官員和區議員提出意見和交流,使政策制定者一方面掌握青年脈絡,也能向青年講解政策制定的思路。論壇的地點、時間、形式、議題等,一定要盡量切合廣大青年的需要。而活動結束後,部門就論壇內容亦要作出及時回應。

  為了讓地區部門適時掌握區內青年的想法,應鼓勵地區團體及組織,就所屬地區進行青年研究,因應區情建議研究題目,例如探討區內青年最關心的社區議題,以及他們關心的整體社會問題。這樣既能將青年意見吸納入行政體系,對於發現及處理問題,都會有積極作用。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