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魏煒婷
「本次疫情危機之後,『一帶一路』很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因為它將極大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我相信這很快會成為現實。」針對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的恢復前景,「金磚之父」奧尼爾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寄予厚望。奧尼爾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全球抗疫形勢仍然嚴峻、經濟幾近停滯的當下,「一帶一路」卻因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邊主義精神展現出強大韌性,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
攜手抗疫拒絕無作為難作為
本次疫情發展至今,各國的封鎖和限制措施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幾乎已成定局。各大國際機構近日紛紛下調增長預期:在WTO的最新預測報告中,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13%至32%,嚴重程度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在IMF的經濟展望報告中,今年的全球GDP將面臨大蕭條以來的最大衰退——收縮3%。IMF還特別強調,其預測數據是在年中疫情獲得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計算的,暗示若疫情控制不佳,世界經濟的萎縮程度可能會更嚴重。
的確,面對本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而全球化的大環境,更令各國限制措施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被成倍放大。鑒於此,加強合作更顯緊迫性和必要性。畢竟,與各個國家單獨行動相比,協同發力更可能實現高質高效。在這一點上,相較華府在「美國優先」原則下的無作為以及歐盟南北分歧下的難作為,中國不遺餘力與國際社會、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的攜手合作顯得尤為亮眼--不但成為全球抗疫的積極力量,更因未間斷的經貿往來和各個項目的持續推進,變身為疫情期間世界經濟的獨特發動機。
貿易往來項目建設穩中有進
既然面臨的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一帶一路」自然難逃波及,供應鏈中斷、項目延遲、訂單取消、成本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一帶一路」的運行帶來影響。但即使如此,今年一季度的「一帶一路」相關數據仍相當可觀。中國當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達到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高出全國外貿整體增幅11.4個百分點,佔全國外貿總值的31.7%,比重首超三成。同時,中國企業當季對「一帶一路」沿線52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
而根據本月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4個月,中歐班列共開行2920列、發送貨物26.2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4%、27%。可以看出,中歐班列的有序運行已成為疫情期間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有力保障,對穩定國際供應鏈帶來重要支撐。
除穩中有進的貿易數據外,「一帶一路」諸多合作項目也是好消息頻傳。2月23日,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通車儀式在該國帕拉圖瓦鎮舉行;4月26日,雅萬高鐵3號隧道實現順利貫通;4月29日,印尼德龍工業園二期不銹鋼一體化冶煉項目正式投產;5月1日,中老鐵路磨丁至萬象段架樑關鍵線路控制性工程普亞村一號隧道順利貫通。另外,馬爾代夫胡魯馬累島社會保障住房項目近日也提前交付。而作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其第二階段建設一直在持續推進當中。
多邊主義兜底前路越走越寬
「一帶一路」在疫情期間之所以能展現出強大韌性,與中國政府及時適時推出的穩外貿舉措緊密相連,包括嚴控疫情輸出、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加強雙邊協調、做好企業服務、對受疫情影響的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和企業給予開發性金融支持等。同時,各省在此基礎上相繼出台的一系列更具針對性的舉措也功不可沒。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邊主義精神,令「一帶一路」在特殊時期更顯務實、必要和緊迫性。而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疫情中的緊密公共衛生合作,更是為該倡議注入豐富內涵。
在奧尼爾2001年提出「金磚四國」概念後的十年裏,金磚國家實際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力之一。如今,面對全球抗疫、恢復經濟和貿易發展的共同需求,隨着更多國家、新的市場參與者和融資模式的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勢必走得更深更遠。對奧尼爾來說,其「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說法,也愈發值得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