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中小學教育與學術自由

2020-05-19
来源:香港商報

     文/趙汝林

  近日,文憑試一道歷史科試題引起很大爭議,由於試題有引導學生忽略日本侵華戰爭所帶來災難,教育局隨即要求取消此試題。然而,卻有人開始批評教育局此舉是打壓考評局,破壞中小學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不包中小學

  有人反對取消試題做法無可厚非,任何措施肯定都會有支持一方,也會招致反對意見,但如果為了維護自我立場而強行採用一些不符事實甚至誇張的表述來給對方「扣帽子」,則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比如每當教育局介入中小學教育或考試,有反對派就會使用「破壞學術自由」來批評教育局,然而,如果真正理解「學術自由」內涵和來源的人就會知道,強行將中小學教育和「學術自由」聯繫在一起完全是憑空捏造,曲解了「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這一理念和原則是為大專教育所設,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學課堂及教授授課和研究可以不受政治或其他外在因素所干擾壓迫。如今「學術自由」已經是世界各國都認可的理念,甚至許多國家比如美國、英國、法國等都有立法保護,但無論查閱哪一國法律對「學術自由」的定義,都會發現其對象並不包含「中小學教育」,而只適用於大專教育。因此,大學絕對享有學術自由,但中小學卻沒有「學術自由」概念一說。

  當然,有很多中小學教師亦曾為爭取和大學同等學術自由而吶喊,希望立法或規則可以納入中小學教育,然而,一直未獲接納。為何世界範圍內大學可以享有絕對學術自由,而中小學需要一定監管和指引?如果從學生類別來看就很容易明白。接受大專教育的學生都已經成年,他們已經是需要為自己行為擔負法律責任的公民,而且基本已經形成辨別是非和認識社會的能力。然而中小學教育面對的是廣大未成年學生,他們沒有成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誤導,如果中小學教育完全不受監管和指引,任由老師按照自我想法或立場授課、選取教材或考試,會出現嚴重問題。同樣道理,就如許多法律都會針對未成年人特別區別對待,無論是網絡、電視節目、電影或書籍都會有限制未成年人不能觀看的內容。作為社會基石的中小學教育更應做好監管和指引,確保孩子可以學習到客觀的知識、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憑試試題失中立客觀

  因此,某些反對派如果想要用「學術自由」來為自己立場強撐時,請先查閱一下「學術自由」的概念和適用範圍,下次再評論中小學教育時不要再無端強行將其與「學術自由」聯繫在一起。況且即使如大專教育的「學術自由」亦不是沒有限制邊界的學術自由,參閱美國兩條關於大學學術自由的法律,都有限制教師不能跨越的邊界。

  誠如今次試題,顯然沒有遵循客觀中立的教學原則,給出的歷史材料只有侵華戰爭以前日本對中國的幫助,然而試題卻又包括了1937-1945年侵華戰爭時期,在沒有全面綜合的歷史材料下卻又要學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對中國利大於弊,難免有片面引導學生忽略侵華戰爭帶來慘痛災難的傾向。且不論作為中國一部分,歷史科理應讓學生全面了解國家歷史發展,作為一道涉及戰爭災難的試題,出題老師本應更謹慎,因為戰爭災難、種族歧視、性別不平等、納粹主義等話題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允許被顛倒黑白甚至美化,這是作為現代人共同維護的價值,無關國度,無關政治,也無關立場。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