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人:二季度GDP料为2.5%,全年3.7%

2020-06-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报告:

  二季度GDP料为2.5%,全年3.7%

  “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5%左右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张丽娟报道:2020年6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发布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本次调查发现经济学人预判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外贸形势或趋缓和,通胀或有所减轻但上行压力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经济学人预判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为2.5%,全年经济增速为3.7%。经济学人调查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最大的机遇是以新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红利;最为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分别是金融债务风险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展望未来,2021—2025年中国年均增速在5%及以上;“十四五”时期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虽具有不确定性,但希望更大;2025年中国部分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学人预判经济增速有望回升

  本次调查显示,有5.2%的经济学人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会同比上升,87.2%的经济学人认为经济增速会同比下降。本期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为17,比上季度上升12个点。经济学人预判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为2.5%。判断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在0.1%-3.0%区间的经济学人占比29.1%,在0%及以下的经济学人占比23.2%。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学人对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的预判均值分别为2.7%、2.0%和2.6%,全国综合预测值为2.5%。

  经济学人预判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为3.7%。判断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在2.0%-5.0%区间的经济学人占比68.0%,在5.0%及以上的经济学人占比18.6%,在0%及以下的占比5.2%。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学人对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的预判均值分别为3.5%、3.7%和4.2%,全国综合预测值为3.7%。

  经济学人预判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调查显示,有4.1%的经济学人认为二季度就业形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变好,有94.2%的经济学人认为就业形势会不如去年同期。本期中国经济学人就业指数为10,比上季度调查下降4个点。

  经济学人预判外贸形势或趋缓和。参与调查的经济学人中有8.7%认为二季度出口量会同比上升,82.0%认为出口量会同比下降。本期中国经济学人外贸景气指数为24,比上季度上升13个点。

  经济学人预判通胀或有所减轻但上行压力依在。有64.5%的经济学人认为二季度物价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会上升,16.3%的经济学人认为物价水平会同比下降。本期中国经济学人物价指数为144,比上季度下降28个点。

  “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在5%及以上

  调查认为,“十三五”时期,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和新经济快速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精尖技术研发实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绿色生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成绩最为突出。

  按照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及格的设置,经济学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四项目标评分分别为7.53分、7.47分、7.35分、7.09分,均在经济社会发展七项目标平均分(7.08分)之上,而发展协调性、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基础性制度成熟的评分分别为6.92分、6.61分、6.6分,均在及格线之上。其中,就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而言,有72.67%受访者选择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提高,还有66.28%经济学人认为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而选择“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业比重上升”的经济学人分别有34.30%、45.35%、37.79%;就创新驱动最突出的成就而言,过半的经济学人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3.49%)和“高精尖技术创新研发实力增强”(50.58%);就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最突出的成就而言,有90.70%的经济学人认为“绿色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也有80.24%经济学人认为“绿色消费水平得到提升”,而按照判断治理成效得到提升的经济学人占比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气污染(84.30%)、水污染(74.42%)、固体废弃物污染(65.12%)和土壤污染(62.21%);就民生福祉最突出的成就而言,75.58%的经济学人选择脱贫攻坚,63.37%的经济学人认为是交通便捷。

  “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具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超越的优势,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内。

  就中国面临的最大机遇而言,大多数经济学人(81.40%)认为是以新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红利,还有39.53%、37.79%的经济学人分别选择人才红利、开放红利。就最严峻的内部挑战而言,一半以上的经济学人(61.63%)认为是较大的金融债务风险,过半的经济学人(51.16%)认为是高精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选择“低劳动成本优势渐失”的经济学人也接近一半(48.84%)。就最严峻的外部挑战而言,接近六成的经济学人认为是“卡脖子”技术封锁力度加大,还有55.81%、50.00%的经济学人分别选择了“高涨的反华情绪阻碍对外开放”、“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归根结底,这些挑战都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造成的。就经济发展的韧性而言,接近70%的经济学人认为主要来自超大规模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还有66.86%的经济学人认为以5G、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主要来源。

  展望未来,2021—2025年中国年均增速在5%及以上;“十四五”时期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虽具有不确定性,但希望更大;2025年中国部分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有七成以上(72.10%)的经济学人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在5%及以上,而经济年均增速在2%以下的选项无人选择。有接近一半(45.93%)的经济学人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能够迈入高收入国家,还有32.56%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确定。关于2025年中国国际地位的预判,76.16%的经济学人认为2025年中国部分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18.02%的经济学人认为2025年中国将处于发展中国家中上游水平,但仍然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4.65%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多数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1.16%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将处于发展中国家中游水平。

[责任编辑:朱剑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