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答本报:已建立严密监控系统 多部门全链条防违规套利

2020-06-1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张丽娟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他透露,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具体操作方案已经明晰,将抓紧把直达资金下达到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发挥直达资金对“六保”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许宏才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财政部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现全链条的跟踪,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骗取等行为的发生。

  明确资金四大范围

  许宏才介绍,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基层的资金重点是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总共2万亿。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列入特殊转移支付的部分。今年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主要是应对今年疫情带来的对经济、财政的影响而单独设立;二是列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的抗疫特别国债。抗疫特别国债不列入财政赤字,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给地方;三是列入正常转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的部分。除了安排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之外,疫情带来的冲击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依靠原有财政收入安排的财政支出没有资金来源了,新增的财政赤字补充这一部分资金来源,纳入到正常的转移支付范围里。对正常转移支付中,属于新增赤字安排的,也纳入到直达机制当中;四是地方新增财政赤字的部分。新增赤字1万亿中有9500亿是中央财政赤字,用来安排特殊转移支付或是安排正常的转移支付,地方还安排了赤字500亿,加上中央9500亿,全纳入到特殊转移支付直达的机制中。

  具体有关抗疫特别国债的用途,许宏才表示,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分配使用。“也就是说,这块是给地方留了一点。抗疫特别国债可以预留一些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急需资金的需求,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当然,更主要的还是用在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方面。”

  资金分配坚守16字原则

  如何做到资金直达?就是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许宏才表示,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的机制是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所谓“中央切块”就是中央按照有关的因素分配到省,将2万亿资金根据不同分类,用相关因素直接分配到省,算一算帐,切块给省里面。“省级细化”就是省级要按照直达基层的要求提出分配方案,省级本身不能留,全部提出分配到市县的方案,细化分配。“备案同意”,就是省级财政要将分配到基层或者直达基层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财政部会看细化分配的具体情况。“快速直达”,就是备案同意后,限时让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尽早发挥资金的作用。许宏才解释,备案同意并不是财政部要管甲县多还是乙县多,不是干预具体的分配,而是看是不是具体落实了当“过路财神”的要求,省级有没有截留,是不是全部分到了基层市县。

  细化分配流程“一网打尽”

  新增财政资金到达市县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中央、省、市县等多级政府,如何确保资金能够扎实的直达市县基层?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介绍,财政部根据各类资金的特点,已经分门别类细化制定了资金直达的流程,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基层,扎扎实实到基层。具体做法:一是对于列入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财政部将主要按照因素法切块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根据落实“六保”的任务需要,提出细化到市县基层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后下达基层。二是对于列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考虑到抗疫特别国债是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并支付利息,带有一定的财力补助的性质,所以为了体现地区间的公平,财政部主要按因素法切块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自主落实到市县基层和具体项目。省级财政部门报财政部备案同意后再下达到市县。三是对于列入正常转移支付的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已经有现成的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将按现行的管理办法分配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细化到市县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后下达到市县。四是对于列入地方财政赤字的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需要由省级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来筹集,财政部将按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管理规定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细化到市县的方案,并报财政部备案。

  许宏才补充介绍,针对四种情况分别细化制定了直达的流程,虽然都是省里上报,中央备案同意这样一个大的路子,但对每一个类别,针对管理需求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一些列入到正常转移支付的资金,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有一些提前下达了部分资金,对提前下达的这块资金,也要求省里把使用分配的情况给补充报上来,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当然,涉及到的资金量不大,因为新增赤字这一块主要还是安排了一些增量资金,但是如果有涉及提前下达的,我们也要把它‘一网打尽’,也要放进来。”

  全链条监控“一杆子插到底”

  如何确保转移支付的对象是真正的政策对象,杜绝基层造假以及套利行为发生?许宏才在回答本报提问时强调,建立特殊转移支付的机制,目的就是防止地方政府不把资金全部用到基层和惠企利民方面。财政部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现全链条的跟踪,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骗取等行为的发生。他介绍,具体共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现全链条的监控。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贯穿中央、省、市县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部门。从中央财政资金下达源头到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到企业或者居民,全过程的信息都要留痕,都要监控。各级财政部门、资金使用的管理部门要将直达资金的分配使用数据及时传送到财政部的监控系统当中。监控系统的设置不改变地方原来资金拨付有关流程,但是在流程当中的一些痕迹和数据,财政部确定了标准化的数据规范,流程的数据只要发生了,就要及时传到监控系统中,有关部门在这个监控系统当中就都能看到。这是实行全链条的监控,专门针对特殊机制设立的这样一套系统。二是推进市县实名台账制。要求市县在中央建立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细化直观的实名台账。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去确定企业和人员的名单,要按照确定的名单拨付资金,确保资金精准落到困难企业和老百姓的身上。

  三是健全部门的联动机制。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与资金使用部门资金的发放系统对接,同时,加大数据的共享力度,系统对接后,将数据抽取出来,相关部门共享,包括人民银行国库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资金使用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这个系统对这些部门都开放,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部门开放。这些部门要对开放的监控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监督,进而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资金投向不精准、超范围使用等问题,然后提出叫停或者整改的意见,各个部门也要负责任。四是同步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将会把新增财政资金使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展专项审计。由于直达资金的监控系统向审计部门全面开放,审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能够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署也在研究,也会作出专门的部署,形成监督的合力。五是强化公开公示制度。市县财政部门,还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包括预算的公开、执行情况的公开等等。涉及到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基层单位,还要进行公示,通过公开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许宏才坦言,通过上述举措,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造假、违规套利等问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可能还会存在这类的问题。他表示,会努力去发现,努力去纠正,该追责的追责,尽可能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

[责任编辑:董岳昕]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