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長久
以前一直談“注”色變的內地股市,現在開始接受注冊制的現實,注冊制已經從利空變成大利好。15日起,深交所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並購重組申請,創業板正式邁入注冊制時代。15日內地股市普遍回落,上證綜指大跌30點或1.02%,跌穿2900點關,報2890點;深證成指大跌59點或0.53%,報11192點;而有注冊制題材提振的創業板指數上漲13點或0.58%。受注冊制改革預期提振,自從3月24日觸底以來,創業板指數從1817點已經反彈到2219點,累計上漲402點或22%;今年以來累計升幅也達到421點或23.4%,絕對全球第一。
利空密集滬指跌穿2900
15日內地股市遭遇多重利空壓力。首先是北京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變得十分嚴峻,截至目前,北京已有11個中高風險地區,全國多地發出緊急通知,如非必要,市民近期不要前往北京市。還有一些城市也針對北京旅客到訪提出了防控要求。上周美國股市道琼斯指數曾經因為疫情反彈而單日暴跌1800點,相比而言,內地股市15日表現尚屬溫和。
二是正如本報之前預測的,6月15日沒有奇跡出現。15日央行公布最新消息,15日開展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為2.95%,與上次一樣,沒有出現預期的降息。之前業內普遍預期,15日內地就將公布MLF降息,進而給20日的LPR降息鋪平道路。但是,本報認為,美聯儲停止降息,繼續維持零利率到2022年,就給全球性的降息潮踩刹車,也制約了中國內地降息的沖動。本月MLF操作利率不變,或意味着本周六公布的LPR利率也將維持現狀,而這也意味着內地繼續降息節奏將會繼續放緩。
三是境外資金大舉流出,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40.7億元,為連續兩日淨賣出。
大小指數分化還將延續
自2018年10月19日創出1184點大底以來,創業板指數到15日收盤,20個月累計上漲了1035點或87.4%。而注冊制改革預期一直是創業板大牛背後的推手。
從6月15日開始,深交所就即將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並購重組申請,創業板注冊制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此次創業板改革試點規則正式落地有一些超預期,從4月27日出台實施方案,到最終落地,不到兩個月時間(46天),動作之快,效率之高,顯示監管層的改革決心。相信創業板之後,主板也將加快推進注冊制改革。
注冊制改革預期更給創業板带來可觀的增量資金,15日內地兩市場成交7596億元,增量資金明顯流入創業板。創業板15日成交額1677億元,佔深圳股市日成交額的36%。而北上資金也出現分歧,滬股通淨賣出51.25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0.54億元。
注冊制改革預期加劇了內地股市大小指數的分化。今年以來上證綜指仍然有160個點或5.25%的累計跌幅,而受創業板提振,深證成指今年以來出現762點或7.3%的累計升幅,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更暴漲23.4%。15日盤中顯示,受創業板提振,深強滬弱格局更加突出,大小指數分化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