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之手」正推動旅遊升溫

2020-07-1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全球經濟遭遇嚴重打擊,旅遊業更首當其沖。尤其在各國封閉邊境,國內遲遲不開放跨省遊的狀況下,國外投資大幅縮水,全球貿易市場動蕩,「外需」難以為繼,產品出口方面則是防疫醫療物資獨佔鰲頭。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成為解決國內經濟困境的上策,對于艱難恢復中的旅遊業更是如此。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分析認為,作為保民生、促就業、拉動消費的重要產業,旅遊同樣需要依仗消費維持活力。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就為疫情期間旅遊業的復蘇提供了方向。

  所幸各地進一步出台政策,鼓勵發展假日、免稅、夜間等經濟形態,企業和個人也在利用互聯網時代火熱的「云直播」带貨方式自救,「消費之手」正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詩和遠方的美好」保駕護航,牢牢抓住機遇,助力旅遊回暖。

  靈活假日:拓展旅遊消費的時間維度

  消費為旅遊業創造更多崗位,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重塑旅遊產業鏈,而讓民眾「有更多空余時間」成為激發消費潛力最直接的方式。

  6月18日,廣西印發《關于加快提振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全面激活假日消費市場,落實带薪休假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外出旅遊創造條件。此舉旨在增加出遊頻率,提振旅遊市場。


  而早在3月30日,河北省出台的《文化和旅遊產業恢復振興指導意見》就鼓勵推行周末兩天半彈性休假,做精微度假品牌,提質文旅產品轉型升級。自3月份以來全國諸多省市均提出彈性休假意見,江西、貴州、福建、浙江、廣東等10余個省市先后出台政策。成都文旅局也表示「要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民俗民風」評估彈性假期。

  更多的閑暇時間之外,大規模、長時段、多樣化的旅遊消費活動也成為各地策划的重點。6月底至8月31日,湖南長沙推出2020年「夏之戀·湖南人遊省會 長沙人遊長沙」假日文旅消費引導活動;山東煙台開展第四屆「惠文化 遊煙台」文旅消費季,即日起持續到今年10月份,發放300萬元消費券。順應各地政府推進假日遊消費的政策,人民日報人民文旅、中國旅遊協會營銷分會、中青旅聯科聯合主辦「尋夏2020」活動,滿足民眾假日出遊的目的地需求,得到山東青島、河北秦皇島、貴州貴陽等多地文旅局積極支持。


  即便是以周邊遊為主體的當下,文旅消費市場也存在不可估量的潛力等待挖掘,這不僅取決于各地旅遊資源的量級、文旅政策的發布,更取決于對旅遊資源的整合力度、文化內涵的塑造方式,以及消費活動的策划品質,讓消費者有「更多時間看更美的風景」。

  免稅優惠:火爆背后的旅遊動力

  6月1日,中國國旅宣布為適應業務發展,突出免稅主業特征,正式更名為「中國中免」,拉開免稅業務升級大幕。7月1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落地,離島免稅每人每年額度由3萬元提升至10萬元,增加電子產品等7類熱門商品。受此影響,海南免稅店引發購物狂潮,同時催熱了相關旅遊產品的銷售,消息發布后,攜程海南旅遊的搜索量環比增長超過200%。


  而自新政發布前的6月起,同程平台上的三亞自由行產品關注度便開始持續升溫,並以高星級酒店組合當地玩樂產品的自由行套餐為主。同程旅行負責人預測,「暑期將至,鑒于境外疫情不確定因素,今年暑期旅遊重頭戲預計在國內遊。伴隨着海南旅遊基礎設施和體驗持續升級,加上免稅的政策優勢,暑期海南有望迎來旅遊人次的高增長,成為暑期熱門旅遊目的地。」足見免稅「真優惠」透過消費带給旅遊的拉動作用。

  透過現象看本質,免稅新政正是希望國內乃至國際消費者能積極去海南實地消費,带動真實客流,深度參與海南自貿港的消費產業鏈,即聯動衣食住行,借消費回饋旅遊。同時,海南也出台措施嚴厲打擊非法代購等「倒爺套利」活動,以防止過分擴大消費優惠本身,進而保護旅遊客源,避免「好經念歪」。


  云上带貨:尚需規范的新興業態

  自1月24日起,文化旅遊部緊急要求暫停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等產品,線下旅遊,尤其跨省跨境遊業務陷入「寒冬」。消費者也只得「閉門不出」,進行長達數月的居家隔離,極大影響了民眾的出遊心態。這種情況下,「萬物互聯」的網絡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宣傳、带貨、云遊,各類形式層出不窮,為困境中的旅遊業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攜程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就是OTA平台自救的典型代表,親自下場「直播带貨」,深受大眾喜愛,挽救了攜程和多地景區酒店的業務。這種方式既能拉動網絡消費、減少損失,又能讓消費者重建出遊安全感和消費信心,各取所需,兩全其美。除了各大機構的「BOSS」外,OTA、社交媒體也有大量旅遊主播奔赴各大景區,為觀眾線上「種草」。廣東旅控集團總經理黃細花也表示,疫情加速酒店開設私域流量池,酒店直播將實現常態化。這些獲客成本低、交互性強、展現景區「硬實力」的方式深受旅遊機構推崇。


  由點及面,各地政府的旅遊主管部門也積極開展云上活動,包括杭州、三亞、遵義、廣安、桂林等地的文旅局負責人均親自登上平台「直播带貨」,為本地旅遊資源搖旗呐喊,拉進了政府與民眾的距離,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云旅遊」也佔據一席之地,貴州、云南等地采用VR技術,遊客「足不出戶」即可欣賞景區美景,進而吸引消費者親自來訪,今年5月,抖音直播「云端旅遊局」啟動兩大主題近30場直播,故宮博物院也通過「全景故宮」APP,為遊客提供云端觀覽的線上平台。


  站在普通用戶的角度,旅遊直播的形式,带來了「云遊」新體驗,賺到了旅遊產品的高額優惠。就景區而言,「旅遊直播」作為疫情期間自我展示的最佳途徑,既保護了市場份額,拓寬了「粉絲」客群,也是一種預支未來消費預期的方式,積極創收,渡過難關。

  但目前的旅遊直播亂象環生,虛假宣傳、產品質量難保證、售后服務少保障等問題突出。7月1日起,《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實施,這將對從業者形成一定約束。直播带貨是一條長產業鏈,行業要持續良性發展,需要各方協同努力。


  多彩夜遊:以有效消費時間豐富遊客體驗

  夜間旅遊早已不是「夜市」的簡單翻版,是現如今重要的消費形式,更是文化和旅遊行業的需求新潛力和供給新動能。相對于白天遊玩,夜晚的觀光休閑活動能有效延長旅遊消費時間,擴展消費項目,提升旅遊文化內涵,給遊客带來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6月28日,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發布2020年5月全國城市夜遊人氣指數TOP10榜單。疫情期間,夜遊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深受各地青睞。西安開展「長安夜·我的夜」夜遊嘉年華系列活動,由6月13日夜間開始持續到8月底。「2020北山之夜」威海市夜間經濟及榮成市「夜間經濟」啟動儀式也于7月11日晚舉行。上海黃浦江、成都寬窄巷子、重慶洪崖洞、南寧「三街兩巷」歷史街區都成為當前最為火爆的夜遊地點。


  諸多城市的夜間經濟代表區域,都實現了夜間消費形態的提質升級,或打造知名的夜遊地標,如長沙正在打造的城市光影秀;或積極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將傳統精華與現代技術融合,強化區域印象,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又或是依托地方特色開展特色夜間活動,如今年3月南京夫子廟開展的第34屆「燈耀金陵·圓夢小康」秦淮燈會。

  夜間經濟看似微小,實際上自去年8月國務院《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后,作為新生業態備受各地關注與青睞。如《意見》所言,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閑等緊密結合,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和集聚區,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各地積極打造最美「夜生活」,吸引了大量客源,在備受疫情打擊的如今可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提質升級的消費模式正拉動旅遊進一步轉型與復蘇,反之,旅遊也通過消費客群與諸多業態實現更多的消費需求,助力經濟回暖,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只有充分發揮國內市場規模的巨大優勢,借助「消費」之手協助旅遊發展新的業態,挖掘消費潛力,讓人民群眾在旅遊中「能消費、敢消費、會消費」,才能滿足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引導旅遊業走上新的「快車道」。

  火熱的暑期已然開始,「消費之手」正推動文旅不斷升溫,旅遊業在2020下半年的首個「黃金季」,必將全力以赴。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