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特朗普的「反中」盤算

2020-08-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近來中美關係加速惡化。先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發表「南海聲明」,不但認定中方宣稱的傳統海域疆界9段線為「非法」,更極力贊成2016年南海仲裁案判決。7月21日美國無預警要求中方駐休斯敦總領事館限時關閉、人員撤離;蓬佩奧7月23日在加州發表最新的對中政策演說,鼓吹全球共同努力改變共產中國。以上在在體現,美方近期種種舉措等同暗喻將中方宣布為不友好國家,且將預期未來的雙邊關係很難好轉。

  對此,中方立即回擊,7月24日要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限時關閉、人員撤離。至此雙方已從稍早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打到現在的外交近身戰,似乎早將往昔的「鬥而不破」默契拋諸腦後,可謂雙方關係已降至自40多年前外交正常化以來的最嚴峻的水平。如此看來,中美關係出現結構性衝突的徵兆,兩岸關係很可能蒙受連帶損害,難免成為中美對立鬥爭的祭品。尤其,特朗普選情低迷而以選舉利益為出發點的外交政策,往往屬於非理性而危險的。特朗普周邊「鷹派」似乎已決定訴諸最激進的行動。中美對抗白熱化,必然連動兩岸關係,台海將面對危機四伏的險局。

  毒手非因「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當前的對中政策,圍堵是戰略,接觸成了戰術,本質上接觸變成了為圍堵服務的工具。促使中美一步步靠近「修昔底德陷阱」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崛起」;然而,真正把兩國推入陷阱的背面「毒手」,則是這一波新冠疫情。平心而論,美方近來一連串的軍事、外交、文宣等「反中」舉措,主因在於挽救特朗普欲振乏力的選情,但長遠的客觀形勢也會讓中美關係勢必走到今天這一步。亦即如何因應中美對抗的常態化,是中方當前必須面對的考驗。

  再進一步言,美國最近「反中」作為接連出招,仍與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息息相關。特朗普因為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失業人口大幅上升,選情陷入低迷。在幾個關鍵的搖擺州,民調都落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拜登。為了挽救低迷的選情,特朗普刻意製造議題,轉移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其實,中方深知美國近來的作為與其總統大選有關,表面上不假辭色,但是內心卻無意正面衝突。中國外長王毅日前表示,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又說,中國不會隨美方起舞,並重申中方仍希望與美方合作。

  避免提供「反中」正當性

  在美國大選前,可以預料中美之間還會過招,然而雙方自有分寸。尤其,越接近美國大選,包括蓬佩奧前述的演說在內的各項「反中」挑釁,就像在公牛面前擺動的紅布,就等中方發怒。如果中方因此亂了方寸,被迫採「以牙還牙」來反制或報復美方,則將更加強特朗普身邊「鷹派」策士提供更極端加碼「反中」建議的正當性,那將對特朗普選情產生「效益極大化」,這應該不是中方所樂見的結果。但當前是否為特朗普對中全面攤牌的時刻?倒還未必,儘管特朗普現在希望藉由打中救選情,但其實特朗普對中的態度一直都在貿易交往與「制裁」手段間擺盪。

  總之,中美關係全面倒退,特朗普為了挽救低迷的選情又加大賭注,把對中政策當作競選工具,台灣因而被推到最前線,作為制衡中方的籌碼。但事實證明,特朗普一手發動的貿易戰並未傷到大陸經濟,內地第2季GDP成長3.2%,美國經濟反而在疫情失控下重挫。香港局勢已經底定,美國的「制裁」改變不了香港國安法生效的現狀,反而兩岸關係則陷入特朗普「盲目對抗」造成的陷阱中。台灣有些人認為,中美交惡是台灣的機會,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中美一旦陷入不可控的全面對抗,台灣必是衝突的前線,無論何者獲勝,台灣都將處於危險邊緣。

  最後,儘管中美關係不佳,但兩國科學家針對新冠疫情的合作反而增多。這不僅為各國共同抗疫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也有利於中美的擴大合作,雙方應珍惜並維持這一良好態勢,而非放任中美兩艘巨艦滑向正面碰撞。

[责任编辑:黃鶯]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