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金星有生命?聽聽這位香港科學家怎麼說… …

2020-10-03 16:38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地球之大,即使窮極一生也未必能看盡、遊遍,更遑論浩瀚宇宙?近日有科學家發表論文,指出在金星或有生命存在,引起全球廣泛討論。對於人類來說,地球已有足夠多的未解之謎,為何還要執著探索宇宙的各個星球?本文請來科學家施念德解答。   撰文:Janice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施念德現為哈佛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環境項目客座研究員。(Janice攝)

  浩瀚無垠的宇宙,除了地球外,還有其他星球會有生命嗎?這個謎題多年來困擾每一代天文科學家。近日這個話題再引起全球熱議,因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登一篇文章,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借助位於夏威夷和智利的望遠鏡,對金星進行長期觀測,發現金星大氣層中有磷化氫,意味可能有生命存在。磷化氫是一種無色、劇毒、有魚腥臭味的氣體,是生命存在而留下的物質,以地球為例,所有的磷化氫,都來源於厭氧細菌,一時間對於金星是否有生命眾說紛紜。早於半世紀前就研究金星的施念德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磷化氫比較特別,一般來說有生命的地方便能找到它。不過我不相信現在金星還有生命,近期發現的磷化氫,或是曾經在金星生存過的生命留下的產物。」


金星(左)表面溫度極高,長期超過攝氏400度,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吸收不少來自太陽的熱量,外觀與地球(右)截然不同。


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中,以金星最接近地球。


地球可從金星借鑒

  近年不少國家計劃讓人類再登陸月球、探測火星,但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金星才是天文學界的「寵兒」。上世紀50年代後期,天文學家用射電望遠鏡第一次觀測了金星的表面,且自1961年起,人類向金星發射了40多個探測器,而施念德則是從1970年開始用望遠鏡研究金星的大氣。在1967年負笈美國前,他一直於香港就讀中小學,還在香港大學讀過一年建築系,後來於哈佛修讀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時開始研究金星,1973年發表相關論文,其後亦發表逾150篇博士論文、出版過不少有關金星問題的文獻,對於金星頗有研究的他,持審慎態度看待是次的新發現:「金星的大小、質量及體積均與地球相似,也有大氣層,可稱為地球的『姐妹星』。但是金星的平均氣溫高達四百多度,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命難以生存。」


金星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常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


施念德1970年開始研究金星,有關金星的合著論文最早於1973發表。


施念德於1974年撰寫的合著論文也是探討金星。

  施念德解釋,金星與地球不同的是,它的大氣逾九成為二氧化碳構成。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大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因此金星平均氣溫格外高。另一樣與地球不同的是,當時研究金星大氣時沒有發現臭氧層,他當時疑惑金星為什麼沒有臭氧,也曾赴南極乘坐核子潛艇考察研究臭氧。當時的考察研究,驗證了氯氟烴(CFC)對南極臭氧的影響,氯氟烴當時被廣泛使用於冷氣及雪櫃,是一種製冷物質。這項研究於1987年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獎項,同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多國為挽救地球的臭氧層而簽訂國際條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逐步淘汰及限制使用氯氟烴。他解釋:「正因為金星與地球相似,它的大氣給予地球不少警示。若不節制排放二氧化碳,未來的地球可能會成為今日的金星。」人類探索宇宙不單尋找可以星際移民、適合居住的星球,也可從其他星球借鑒,窺探地球的未來。


金星是天空上除太陽和月亮外最明亮的天體。

[責任編輯:副刊]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