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中國商會
2020年11月25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了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經歷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今次的《施政報告》希望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讓市民恢復信心。因此,這份長達3.2萬字的《施政報告》,提出了200項新措施,內容全面,涵蓋發展保育、房屋供應、創新科技,讓不同群體從中受惠。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習近平主席曾多次公開表示要協助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今次的《施政報告》亦配合國家發展方向,為青年提供了就業及創業的支援政策,分別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一個重大突破,計劃中政府向每一就業者提供十八個月每月最少1萬元至1.8萬元的生活資助,使到其月薪達到1.8萬元至2.6萬元。此舉能拉近內地香港之間的工資差距,令青年放下了最大的心理障礙,讓他們更願意到內地發展。不過我們要未雨綢繆,著眼未來,早作安排。在計劃結束後,青年的薪酬將會回到市場水平,因此企業應提供具專業性和市場價值的工作予青年,使他們的工資波動不致太大,希望他們願意長期留在內地發展。
創業亦是一個不可輕視的選擇。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將會資助近200間青年初創企業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預計涉款達一億元。政府亦會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作為一站式資訊、宣傳、交流平台,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在特區政府的持續大力支持下,相信香港青年將獲得更多創業資訊和支援,更容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倘若非牟利組織及私營企業能一同努力,例如非牟利組織開設各類型培訓班,私營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孵化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效果必然更好。
在這方面,香港中國商會早著先機,不遺餘力。多年來推行的青年創業工作卓有成效,可供有關部門參考,使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更趨完善。2015年,中央政府開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港澳中小微企業主及青年人到內地創業。2016年4月,香港中國商會發起、經緯集團捐資2.4億港幣,在內地12所頂尖大學,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中山大學及暨南大學等設立了「紫荊谷創新創業發展輔導中心」,贊助港澳台僑年青人,及小部分內地年青人免費修讀創新創業課程。為了讓青年可以將所學付諸實踐,更在北上廣深以及成都等地籌建了「科技創新孵化基地」;同時牽頭聯合社會各類資本,設立「紫荊谷創投基金」,輔導企業發展進入資本市場。
在2018年,紫荊谷輔導中心與意大利的大學及新加坡的相關機構合作,組織學員前往遊學交流,讓青年對世界各地發展有更多的了解,拓寬青年創業者的視野。最近,聽取了港澳青年和專業人士的呼聲,建立了「紫荊谷聯盟」~~一個跨界合作的「朋友圈」,讓港澳台僑及內地創業青年可以互相支持。同時,根據成員不同情況,資源整合,打造多維度、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因為四年多的經驗告訴我們,來自不同地方的青年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資源,創業路上,他們成為合作夥伴、發揮各自優勢,成功機率更大。
2018年10月24日,習主席視察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接見五家青年創業團隊,其中有三家來自香港,90後青年郭先生是前海香港創業青年的代表之一,他就是清華大學紫荊谷學員,這位初出茅廬的香港大學生,兩年內成長為自創公司估值過億的青年企業家。他希望更多香港青年知道,來到內地發展是可以有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的。2019年5月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赴粵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期間前往位於佛山的粵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考察,並與香港青年創業團隊交流。向特首匯報創業方案及成果的幾位香港青年創業者,分別為來自外交學院及暨南大學的紫荊谷學員。
四年多春風化雨,紫荊谷創新創業發展輔導中心自成立以來開班近80期,累計培養4,000多個雙創青年,其中港澳台僑學員比例高達71%,產出創業項目954個,有效商業計劃書近500個,涵蓋智能科技、文化傳播、新零售、大健康等新興領域,有效推動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績有目共睹。在當前全球包括香港經濟低迷的大氣候之下,年青人北上就業創業,開拓視野,了解國情,擴展人脈,捕捉商機,多一種選擇、多一個機會。
今年《施政報告》以「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為題,寓意深遠。讓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在疫後能把握內地的發展機遇,創出一片新天地。香港中國商會將更努力支持及配合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