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醫】中藥店中醫診所為什麼稱「堂」?

2021-03-09 17:38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許多中藥店、中醫診所為何被稱作「堂」,常用某某「堂」來命名?比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達仁堂、長沙的九芝堂、寧波的壽仁堂、濟南的宏濟堂等。這個「堂」的稱謂與中醫學上醫聖張仲景有關。

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被後世譽為「醫聖」。

 張仲景(約西元150—154年—約西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這位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寫有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成為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之靈魂。對推動後世醫學發展起有巨大的作用。

 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盪的年代。戰爭連起,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百姓死于戰亂不可勝數。後有發生幾次疾病流行,南陽地區當時也接連發生瘟疫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真是「生靈涂炭,橫屍遍野」。他憐憫百姓,萌發學醫救民的願望,拜師同郡醫生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經幾十年奮鬥,張仲景收集了大量資料,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這部巨著名作。東漢末期多舉世家子弟,仲景承襲家門,被州郡舉為孝廉,進入官場,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但他為官不棄醫用,在封建時代,為官不可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為百姓治病,於是張仲景想出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百姓進來,他端坐大堂之上,挨個仔細地為百姓群眾診治。後來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通告老百姓這一消息,在當地產生了強烈反響,百姓無不拍手稱好,對張仲景更加擁戴。每逢初一和十五,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大眾。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看病之先例。他的這一舉動,被傳為千古佳話。

 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張仲景,便把在藥店、診所內為人治病的醫生稱為「坐堂」,把自己開設的藥店取名為「××堂藥店」,這就是中醫藥店、診所被稱為「堂」的原因,一直沿用至今。(文:吳文豹)

 

筆者簡界: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