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獲疫苗保護的人數增加,抗疫措施有條件針對放寬;而隨着接種帶來的額外功效增加,接種者獲享更大自由,整體打針意欲亦將同步上升--這個良性循環,有利經濟社會加快復常,也有助推動實現群體免疫。昨日,政府便調整放寬有關檢疫安排,涉及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兩方面。對受累變種病毒襲港而須隔離檢疫的市民來說,後者無疑是個喜訊;至於前者更形同「疫苗護照」,為營商、探親以至旅遊出行帶來更大方便。
疫苗乃舉世公認的走出疫困解決方案。雖然接種者並非100%免疫,但感染風險既可大大降低,亦可大大減輕病情嚴重性。本港昨錄首宗已接種者的確診個案,患者是一名容易接觸到病毒及病人的華大基因員工;打針了仍確診的個案出現,早在專家意料之中。但該感染者因為接種了疫苗,以致其病毒量非常之低,體內亦有由疫苗衍生的抗體。這宗案例肯定了疫苗有效性,接種比未接種更安全。
接種疫苗不單有助「護己護人」,檢疫要求也應不同於未接種者,這是科學、合理的安排。賦予已接種者更大的自由與權利,乃世界普遍抗疫方向。近期,國際間放寬「疫苗出行」的消息便不絕於耳:繼泰國分階段放寬接種者的入境隔離、希臘開放指定國家的接種者免檢入境,意大利也最快於本月中豁免已接種疫苗的外國遊客隔離,而近日德國和韓國等亦擬作出類似調整。港府昨宣布下周三起縮短已接種者的抵港隔離檢疫要求,按不同地區的風險分為五個組別,做法不單符合普世主流,分級模式也更照顧到風險考慮及更加靈活。
其實,世界正在推進建立「疫苗護照」新秩序,即由個別地方各自制定普遍適用的入境安排,出遊者可自行將出發地與目的地的檢疫政策結合起來。例如,已打齊針的港人月底外遊意大利時既可豁免檢疫,回港的隔離檢疫日數則視乎屆時當地疫情及風險組別而定--若目的地疫情好轉,則隔離檢疫要求便可自動同步降低。目前,除針對內地和澳門的「回港易」,以及港星「旅遊氣泡」之外,已接種者即使從疫情輕微的澳紐回港,也須至少在指定酒店隔離7天而非豁免檢疫,比較上述放寬疫苗出行的地方相對偏緊,但就無疑更好平衡了保障安全及市民外遊的需要。政府昨同時宣布放寬的本地檢疫安排,也在抗疫與人性化取得更佳平衡;當感染變種病毒患者的具體行程曝光後,其傳播鏈及傳播途徑確定時,檢疫針對性得以有條件更新調整。
除已有措施外,參考其他地方做法,香港還可為提高接種率向巿民提供更大誘因。比如,美國有州份向接種疫苗的政府職員派發現金,有博物館向接種者派發免費門券,等等。當然,種種措施都不應被政治化、標籤化。香港有股泛政治化氛圍,連政府鼓勵疫苗接種都被扣上「谷針」的帽子。但換個角度看,所謂「谷針」實質更是社會各界樂見其成的德政,是早日達到群體免疫的有效措施。最新針對已接種者的兩個檢疫安排,乃凸顯疫苗功效的重要一步;展望未來,疫苗功效還會繼續增強。在受益疫苗功效愈多、打針人也勢愈多的良性循環下,香港定可更快走出疫困。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