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圖說】主辦優勢與大國優勢

2021-07-27 23:08
來源:香港商報網

 翻查首幾屆現代奧運,主辦國往往取得淩駕性優勢。

 譬如1896年雅典第一屆奧運,希臘共獲10面金牌,僅以1面之差遜於首位的美國,惟連同銀、銅牌計算則倍多於美國;第二屆巴黎奧運,法國更以27金高踞榜首,比第二位的美國多出8面;來到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主辦國美國更贏得76面金牌之多,遠遠拋離第二和三位的只得4面金牌。不過,近年的主辦國優勢已大大減少,如上屆里約熱內盧奧運,巴西只佔金牌榜第14位;至於前屆倫敦奧運,英國也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僅列第三。

 競爭更激烈更平等更精彩

 近年另一明顯變化,乃各國爭持日趨平均。

 自千禧起計的5屆奧運,除北京奧運外美國雖仍霸佔第一位置,但跟第二三位的差距已降至10至20面左右。隨着比賽項目增加,今屆東京奧運便有33大項及339小項,較上屆的28大項及306小項多,也遠多於首屆的9大項及43小項,故所頒獎牌數量亦水漲船高。然而,榜首國家的金牌數量並未同步上升,意味國家之間的競爭變得白熱化,新增獎項皆由不同國家瓜分,難有單一大國單邊獨贏。事實上,近5屆與首5屆的獎牌榜名單,兩者已有很大分別。

 在主辦優勢和大國優勢減退之下,奧運競爭無疑更加激烈,也因此更加平等、更加精彩。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