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單位行業協會政社不分,有的領導幹部甚至利用協會等中介組織進行利益輸送。
在被巡視的單位中,有的執行幹部政策不嚴格,有的幹部選拔任用程序不規范,有的違反“三定”方案增設機構、超職數配備幹部,有的存在幹部職工“吃空餉”現象。
全省有些專項資金項目設立不科學、不規范,審核在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加之監管不嚴,1/3以上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缺失,部分項目制度不完善,以致資金分配、使用、監管缺少規范和制約,出現無序和違規亂象。
“四風”問題在被巡視的一些單位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文件多會議多,有的向下屬單位攤派報銷費用,有的公務用車和辦公用房超標,有的用公款吃請送禮和消費,有的假借公務之名頻繁出國(境)或變相旅遊,有的年節派發利是紅包。
2月下旬,省委10個巡視組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地質局、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廣東粵海控股有限公司、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南方醫科大學等10家省直部門和單位進行了巡視。在一個月時間內,幹部群眾向10個巡視組反映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問題55個,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的問題39個,幹部選拔任用方面的問題35個,反映其他方面的問題17個。其中,插手工程項目、專項資金分配;發放紅包利是;利用中介組織輸送利益等問題尤為嚴重。
南方日報記者獨家獲悉,此輪巡視還直接促成3廳官被立案查處。
按照有關規定,巡視發現的問題反饋2個月後,被巡視單位就要報告整改結果。半年多過去了,10家被巡視部門和單位已經做了哪些整改?南方日報記者日前做了獨家采訪。
省地質局清退兩年春節開年利是
巡視組發現,“四風”問題在被巡視的一些單位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文件多會議多,有的向下屬單位攤派報銷費用,有的公務用車和辦公用房超標,有的用公款吃請送禮和消費,有的假借公務之名頻繁出國(境)或變相旅遊,有的年節派發利是紅包。比如在省地質局,這些問題就不同程度的存在。對此,該局機關清退了2012、2013年春節後向幹部職工發放的開年利是;對於“接受關聯企業贈送月餅”的問題,該局補繳了2960元月餅款,並對當事人進行了黨紀處理。
9月30日,省地質局黨委書記、局長歐陽志鴻涉嫌嚴重違紀問題,被省紀委立案調查,地質局的整改工作還將進一步深入。
今年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項目數再減30%
近年來,隨著財政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資金規模不斷擴大,財政專項資金點多面廣,監管鏈條長,加大了資金監管的難度。在現行的體制機制下,專項資金存在著多頭管理的現象,一些部門掌握著資金的分配使用權,給財政部門的監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省委巡視組在巡視時發現,全省有些專項資金項目設立不科學、不規范,審核在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加之監管不嚴,1/3以上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缺失,部分項目制度不完善,以致資金分配、使用、監管缺少規范和制約,出現無序和違規亂象。
對此,省財政廳根據《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印發實施省級財政資金項目管理庫、專項資金目錄管理、專項資金聯席審批、預算預備費管理、專項資金競爭性管理、專項資金信息公開管理、專項資金監督檢查辦法、到期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規定,規范專項資金的設立、分配和使用,最大限度壓縮自由裁量權。此外,省財政廳還開展專項資金清理整合,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該廳表示,將努力實現2014年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項目數量在2013年清理壓減43%的基礎上,再壓減30%,力爭省級專項資金壓減至250項以下。為強化資金監管,省網上辦事大廳建成專項資金管理平台,對實行目錄管理的專項資金實行網上申報、審批管理和信息公開,實現255項專項資金網上“一個口申報,一條線管理”。省財政廳還表示,將強化財政監督職能,進一步加強常態化的監督檢查。
省發展改革委完善了該委牽頭辦理的省級推動服務業發展、省級低碳發展等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工作規范;完善了省級財政性資金安排的重點建設項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經常性稽查的工作制度。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構建專項資金權力制衡機制,實行分管財務與分管資金的委領導分離,負責資金預算、評審、審計、監督與負債資金具體使用的處室分離。出台《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規定(暫行)》,修訂省結構調整、產業轉移等6項資金管理辦法。
針對巡視組反饋的“專項資金”管理分配不規范的問題,省交通運輸廳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相關辦法,對交通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審批、下達、資金撥付、信息公開、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全過程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交通專項資金信息將實行“八公開”,即公開交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申報指南、項目資金申報情況、交通專項資金分配方式、分配結果、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結果、公開接受咨詢、處理投訴情況和其他按規定應該公開的內容。
督促整改確保全省各行業協會與政府脫鉤
巡視組發現,一些單位行業協會政社不分,有的領導幹部甚至利用協會等中介組織進行利益輸送。
對此,省有關主管部門表示,將加大對行業協會政社不分問題的清理規范力度,並將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作為破解政社不分難題的突破口。會同有關部門出台工作方案,在全省各行業協會商會中開展人員、財務、資產、職能、機構與行政機關徹底脫鉤工作,達到五方面目標:即現職及不擔任現職但未辦理退(離)休手續的國家機關人員必須退出在行業協會商會的兼職;行業協會商會必須設立獨立賬號,獨立核算;行業協會商會必須與行政機關完成資產劃分,明確產權歸屬;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無隸屬關系,不具有任何行政職能;行業協會商會應設立獨立辦公場所,不得與行政機關合署辦公。
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等單位抓緊厘清所屬社團協會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積極推進五方面脫鉤。目前,清理機關在職工作人員在協會兼任職務工作進展順利。據悉,廣東醫藥價格協會已經選舉產生了新的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人選,省發改委在職幹部均不再兼任協會職務。
堅決糾正違規用人問題
巡視組發現,在被巡視的單位中,有的執行幹部政策不嚴格,有的幹部選拔任用程序不規范,有的違反“三定”方案增設機構、超職數配備幹部,有的存在幹部職工“吃空餉”現象。
對此,廣業公司、粵海控股公司開展“裸官”治理,廣業公司免去一名配偶子女均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的二級公司主要負責人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職務。粵海控股公司將配偶子女移居國(境)外幹部的任職限制寫進集團《高級管理人員及管件崗位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規定》之中。省地質局全面清理違規辦理停職留薪問題,通過競聘上崗、限期辭退、調離等方式分步予以糾正清理。省鹽業集團對4名幹部任用問題逐人逐事進行了清理檢查,對廣州鹽業公司違規聘用集團公司機關幹部擔任顧問問題進行清理整改。
巡視組還發現被巡視的單位中,有的黨委(黨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的職責不到位,有的單位紀檢監察部門落實監督責任不到位。
對此,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等單位加強紀檢監察組織建設。在上級部門的督促指導下,羊城晚報加強集團紀委班子建設,召開會議增選8名紀委委員,充實紀檢監察力量。南方醫科大學在附屬醫院分別成立監察室、審計科,實行醫院監察室與紀委辦公室合署辦公,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2名人員編制,以充實紀檢監察隊伍。
47份“巡視清單”鎖定哪些反腐標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已開展四輪巡視,涉及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家中央單位、6家中央企業和2所部屬高校,發現了一批領導幹部涉嫌違紀違法的問題線索,形成了47份巡視反饋情況報告。
巡視是一把懲治腐敗的“利劍”,也是一面審視當前反腐形勢的“鏡子”。細讀這些“巡視清單”,有利於“把脈”當前反腐形勢,為下一步黨風廉政和反腐敗鬥爭找准著力點。
鎖定“高發區域”
工程建設 土地出讓 礦產開發
翻開“巡視清單”,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礦產開發、國有企業、政府采購、科研經費、民生資金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幾乎涉及所有被巡視地方和單位,堪稱當前腐敗問題的“高發區”“重災區”。
因在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領域存在腐敗問題,被中央巡視組點名的地方和單位占到被巡視地方和單位的六成以上,反映了當前這一問題的普遍性。
巡視發現,近10個省份在國有企業、政府采購等領域存在腐敗問題;而科研經費管理方面存在的腐敗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些部門、單位和高校。
民生資金本來是老百姓的“保命錢”,但在一些地方卻成了腐敗分子的“唐僧肉”。巡視發現,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雖不普遍,但性質惡劣,是當地幹部群眾反映比較集中、比較強烈的一個問題。
此外,一些地方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管理、城市建設、環保科技、組織人事、政法系統等部門和領域的腐敗案件也相對比較集中,其中有的地方違紀違法問題頻發,有的地方腐敗案件呈現增多趨勢,有的地方還出現了“窩案”。
上述領域,特別是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領域腐敗案件易發、多發、高發,已經成為帶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必須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專家指出,對於這些資金密集、利潤豐厚、權力集中的領域,必須加強對相關資金項目的監督管理,並將其鎖定為下一步反腐敗鬥爭的重點領域,加強監管和問責力度,完善規范和制度建設,盡快形成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有效機制。
瞄准“重點人群”
“一把手”基層領導幹部
由於權力過於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一把手”頻頻涉及違紀違法問題,是這四輪中央巡視發現的突出問題。
早在去年第一輪巡視過程中,中央巡視組就發現,一些地方對“一把手”管理監督不到位,個別領導幹部信念動搖、思想滑坡、道德失范。
在此後的幾輪巡視中,同樣的問題屢屢被提及:有的地方“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件不僅數量多、而且危害大;有的地方“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件呈現上升趨勢;有的地方對省直機關和地方“一把手”監督不夠有力,黨政“一把手”連續發案……
容易滑向腐敗深淵的,不僅是那些手握大權的“一把手”,還有許多基層領導幹部。由於“天高皇帝遠”、缺乏有效監管,這些人“蒼蠅胃口大、官輕貪腐重”,其違紀違法問題往往直接觸及群眾利益,影響更壞。
巡視發現,存在“小官貪腐”問題的地方和單位占被巡視地方和單位的比例超過了四分之一,其中有的地方基層權力尋租機會較多、空間較大,“蒼蠅”式腐敗問題突出,“小官巨腐”問題嚴重;有的地方基層單位和農村幹部的腐敗問題呈上升趨勢,侵害群眾利益現象突出;有的單位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執紀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巡視組在最近一輪巡視時提出了“能人腐敗”的問題,直指一些地方和部門在選任領導幹部時重才不重德,加之日常監督缺位,給予所謂“能人”權力尋租機會多、空間大,使之極易出現腐敗問題。
專家建議,下一步的反腐工作應重點抓好黨政“一把手”和基層領導幹部這兩頭。對前者,應通過健全民主決策機制,著力限制其權力;對後者,應織密制度之籠,不使其因官小而遊離於監督之外。總之,對一切腐敗問題“零容忍”。
斬斷“腐敗路徑”
官商勾結 拉幫結派 跑官要官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出台八項規定、整治“四風”問題,並將“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作風建設”“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幹部選拔任用”與“黨風廉政建設”一道列為中央巡視組關注的主要問題。
四輪巡視過後,官商勾結、拉幫結派、跑官要官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對這些通向腐敗的路徑,必須予以徹底斬斷。
——一些官員與商人過從甚密,勾肩搭背、不分彼此,有的直接插手項目、大搞權錢交易,有的通過“身邊人”輸送利益。
巡視發現,有近10個地方和單位存在領導幹部及其親屬插手工程建設項目、牟取私利等問題;有8個地方存在領導幹部與私營企業主勾肩搭背、交往過密,甚至大搞權錢交易的現象;有10個地方和部門存在著政企不分、校企不分、領導幹部違規兼職經營辦企業、領導幹部親友在其管轄范圍經商辦企業等問題。
——一些領導幹部拉幫結派,搞“圈子文化”“山頭主義”,不僅渙散了組織,而且滋生了腐敗,往往造成“窩案”“串案”“塌方式系統性腐敗”。
巡視發現,一些地方領導幹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個別領導幹部搞團團夥夥;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熱衷拉關系、架“天線”、搞“勾兌”,不講原則。
——一些地方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違反組織原則、組織紀律,存在著“拉票賄選”“買官賣官”等問題。
巡視發現,有8個地方幹部任用存在領導打招呼、拉票賄選、跑官要官、弄虛作假之風,有5個地方甚至存在著嚴重的買官賣官問題。
為此,專家建議,今後要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著力規范幹部選拔任用,把官商勾結、拉幫結派、跑官要官等問題列為治理整頓的重點,堅決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據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時評
莫讓反腐熱詞成為“老相識”
隨著今年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反饋情況相繼出爐,“山頭主義”“能人腐敗”“封閉式權錢交易”等成為新一批反腐熱詞。熱詞精准地指向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域的腐敗現象、腐敗案件,更暴露出制度上的缺失與漏洞。圍繞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總目標和重要任務,我們應把反腐熱詞作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反腐的指路牌,創新制度堵塞漏洞。
從今年7月底開始,中央巡視組對廣西、上海、青海、西藏、浙江、河北、陝西、黑龍江、四川、江蘇等10個省區市開展常規巡視,同時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一汽集團開展專項巡視。目前,中央巡視組反饋的“問題清單”大都出爐,新一批反腐熱詞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這些熱詞一針見血指出一些地方腐敗問題的特點和趨勢。例如,一些領導幹部與老板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系圈子,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個別地方教育、衛生、政法、交通、國土資源等部門腐敗案件高發頻發,“靠山吃山”現象突出。
但熱詞並非僅僅是某地某部門獨有的腐敗問題,其最大價值是這些案件、現象背後暴露出的帶有共性的制度漏洞。例如,“山頭主義”指向一些地方缺乏黨內民主,對“一把手”的監督制約機制存在漏洞;架“天線”、搞“勾兌”等揭露出一些地方的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問題不少;“小貪巨腐”“能人腐敗”揭示出當前基層權力尋租機會多、空間大、監督缺位,已經嚴重損害百姓的切身利益。
從某種角度看,反腐熱詞折射出巡視工作的深度、廣度、力度,承載了人民群眾對懲治腐敗、糾風肅紀的強烈期盼。針對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情況,各地應嚴格整改落實、毫不護短。
但應當注意的是,不能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把眼光局限於辦理反饋的線索、案件,而忽視了從個案中汲取有共性的教訓,把個案與制度堵漏割裂開來,結果只能是“按下了葫蘆翹起了瓢”,整改落實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四風”尚未根除,“去腐生肌”任務依然艱巨。從這一輪中央巡視組反饋的情況看,熱詞並非都是新詞,一些腐敗問題總是變著花樣出現。這給各地整改工作提了個醒:應多想想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思考是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監督制約制度上有什么漏洞,舉一反三,把問題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解決渠道,辦理案件與堵住制度漏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築牢“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防線,別讓一些反腐熱詞成為“老相識”。新華社昆明11月4日電(趙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