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中山大學今迎90華誕 學人文庫開放

2014-11-12
来源:广州日报

  中山大學今迎90華誕 引領中國現代學術轉軌

  今天,是中山大學誕辰90周年紀念日。90歲,對於一個人來說,已是垂垂老矣,但對一所高校,它正值當年。中山大學生於亂世、長在民國,引領中國現代學術轉軌,改革開放後快速發展,六次易址後,最終落腳美麗的康樂園。

  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頒布大元帥令創辦“文學堂”,也就是中山大學的前身國立廣東大學。而1951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中山大學決定把校慶日後延一天,由11月11日變為11月12日。

  大學如要被仰止,終須擁有大師。前輩中大人抱定學術救國的初衷,在動蕩時局中拼搏,在抗戰的烽煙中堅守,一路披荊斬棘,苦心經營,薪火相傳,直到現在。

  90年歲月,中山大學積澱良多,她早已是嶺南人內心仰止的精神家園。

  中大90年

  1924年1月24日和2月4日,孫中山兩次頒布大元帥令,分別創辦“武學堂”陸軍軍官學校和“文學堂”國立廣東大學,武學堂是黃埔軍校,文學堂就是後來的中山大學。

  1924年6月9日,孫中山任命鄒魯為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11月11日,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孫中山因北上未能到校,但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1926年7月17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正式宣布將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以紀念1925年3月12日病逝的孫中山先生。

  1931年8月,中大開始在孫中山生前選定的新址石牌籌建新校。同年11月11日,學校舉行九周年校慶暨新校舍奠基禮。

  1938年10月21日,日軍占領廣州,中山大學奉命內遷,輾轉雲南澄江、粵北坪石、粵東等地辦學,1945年10月份,陸續複員廣州。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軍管委員會接管中山大學。

  195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第65次會議提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任命許崇清為中山大學校長。

  1951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中山大學決定把校慶日後延一天,由11月11日變為11月12日。

  1952年院系調整,中山大學多個學科調出,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的文、理科合並。

  1952年10月21日,中山大學從東郊石牌遷入南郊康樂園原嶺南大學校址。

  1958年,中山大學調出部分教師、幹部支援暨南大學、廣西大學、廣州外國語學院、內蒙古大學等20多所學校的建設,繼院系調整後,再一次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山大學遭到嚴重破壞,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四年。

  1978年、1979年、1980年和1984年幾次進行專業調整,複辦地質系、法律系、社會學系、人類學系等。

  1978年,中山大學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1981年,中山大學首批招收的四名博士研究生被授予學位。

  1986年6月27日,中山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成為1949年後廣東第一所有研究生院的大學。

  2000年,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落成,“異地辦學”模式引領全國。

  2001年,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成新中山大學,強強聯合,中山大學實力更上一層樓。

  2004年,中山大學有了大學城校區,學校稱其為東校區。

  2013年,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正式授牌,擁有目前運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就坐落在中大大學城校區。

  黃埔軍校創辦11天後,1924年2月4日,孫中山又以大元帥名義連續發布兩道命令,創辦“文學堂”,這就是國立廣東大學,是為中山大學之起源。

  國立廣東大學最初由3所大學合並而成:國立高等師范學校、廣東法科大學和廣東農業專門學校,次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加入。

  中大首任校長鄒魯,當時是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他聘請35人為籌備委員,竟有31人曾出國留學。極為現代的大學定位使國立廣東大學甫成立就在高起點上,籌備處也以正規本科大學的模式辦校。中山大學區別於過往的大學,既不是一所為舊政權提供智力支持的官學結合機構,也不是為留洋學生准備的預備訓練場所,更不是單純陶冶性情的知識灌輸之地。為建章立制,從1924年3月3日至7月11日,籌備處共召開29次會議,先後通過決議案共88件,每四天就要開一次會。

  辦校需人,也要有財。學校的籌備預算需60萬元,每年經費要80萬元,但當時廣東高師、法大、農專三校囊中羞澀,無力組校。籌款之責壓在鄒魯肩上,他還曾爭取部分“庚子賠款”,最後得償20餘萬元,用來擴充校舍和購買圖書儀器。為了辦學,鄒魯不惜到處伸手要錢,“形神俱瘁、苦辱交加”。他曾說,為籌款,除沒有叫人“爸爸”和向人磕頭以外,可說一切都已做到。

  學院散落各處,管理不便,校舍毗連市區,不適於修養求學,孫中山便命鄒魯擇定廣州市東郊石牌為新校址。1932年2月,鄒魯籌備建設中山大學石牌永久校址,建設規模和標准鄒魯定位在“不但求之中國不落後,即求之世界各國中亦不落後”。

  抗戰8年,中山大學流浪了7年,幾度遷徙,三易校址,西遷雲南澄江,後又折返到粵北坪石,終於在1945年10月間複員廣州,重回石牌。如今,中山大學的四個校區坐落在廣州、珠海兩個城市,占地面積達到5.971平方公裏,綠地面積就有1.5平方公裏。最大的珠海校區有3.571平方公裏。1.208平方公裏的康樂園,古木參天、芳草萋萋,早就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校園之一。

  名師

  90年間教授人數

  增加了二三十倍

  中山大學共有校本部專任教師2372人,另有臨床教師1286人;院士13人,長江學者和傑青人數全國高校排第八,“千人”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

  廣東重要的科教人才庫:截至今年4月,中大共有國家“萬人計劃”人才9人,占廣東省總數的近40%,長江學者45人,占廣東省總數的50%以上,“千人計劃”人才40人,占廣東省總數的30%,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8人,占廣東省總數的45%。

  到2014年,中山大學僅教師數量(校本部專任教師)就已達到3458人,其中教授745人。這個數字,比起90年前,增加了20~30倍之多。

  辦學伊始,中山大學就大力延攬各方人才,傅斯年、顧頡剛、孫伏園、馮友蘭……名師薈萃,都是相關學術領域中頂尖人物。1924年度下學期,中山大學已有教員227人,其中教授53人,他們多是留學生或國內名校畢業生,有些教員還是前清舉人、貢生。

  2009年,中大開始為連續服務50年以上的教職工頒發卓越服務獎,15人享此殊榮;也有人留下的是“雪泥鴻爪”,像魯迅來中大任教140多天,郭沫若前後僅120天,但他們都同樣形塑了中大精神。有的教員很特別,留下故事不斷,諸如兩度在校任教的黃際遇。他學貫中西,兼長文理,能分別為理學院、工學院、文學院開設不同的專業課。學生回憶他稱,“愛穿一件玄色長袍,胸前縫有兩個特大的口袋;左邊放眼鏡,右邊放粉筆。”

  彼時,教師們的待遇不俗,教授享受若幹等級的薪金,按進校年期進級,教員(教授)月薪由200元起,每月進一級,每進一級加20元,最高止步於500元。這樣的薪資到底有多高?根據記載,當時上海公安局巡警的月薪為10~13元,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資不過20多元,工齡長、技術好的每月可得40~50元。

  1927年,中山大學有過擇師運動,授課不濟的教師被開除,教師人數不增反降。全校共有教師151人,其中本科教師97人,內含教授58人、講師39人。新中國成立前,先後來到中山大學服務的中外學者逾千人。其中最為國人熟知的無疑是魯迅。

  到2014年,中山大學僅教師數量(校本部專任教師)就已達到3458人,其中教授745人。這個數字,比起90年前,增加了20~30倍之多。

  學科

  16個學科學術

  影響力進世界前1%

  16個排名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

  化學、臨床醫學、物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與行為科學、數學、微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農業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

  近三年來,中山大學發表了7048篇SCI論文,占廣東省總數的近30%;獲得7項“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占廣東省總數的25%;獲得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占廣東省總數的60%;高校唯一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在中大。

  重點專科數在全國高校並列第4位,眼科中心在全國排第1,腫瘤中心在全國排前3,附屬第一醫院在全國綜合性醫院中排第8(其重點專科數在全國排第4)。

  1931年,中大設有文、法、理、農、醫五個學科,同年9月,將各學科改稱學院。1934年8月,成立工學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至1938年,中山大學已發展成為擁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研究院8個學院、31個系和廣東通志館、天文台、兩廣地質調查所等近20個附屬單位的多科性大學。這一時期,中山大學各教學及科研單位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他們以不俗的實績構築了中山大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輝煌。

  當時,中山大學的不少學科都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由傅斯年領銜的民俗學在全國占據十二項第一,在各大學中獨占鼇頭。人類學家楊成志重視田野調查,用雙腳開辟出中國最好的人類學之一。病理學奠基人梁伯強在中山大學醫學院任教期間,致力於屍解研究,到1965年,中山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屍解總數達7689例,居全國之首。

  1952年,中國開始了全國范圍內的院系大調整。中山大學也不例外。調整後的中山大學,設有中文、外文、曆史等18個系,另有俄文、會計等4個專修科,以及中國語言文學、曆史、植物等3個研究所。

  中山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是在1995年6月。到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中山大學。合並之後的中山大學擁有了73個本科專業。而如今,這一數字已增長為121個,它們分布在41個學院中。

  中山大學近年著力發展新興工科和交叉學科,廣州超算中心落戶學校。最新數據顯示,中山大學有1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數量超過ESI數據庫學科領域三分之二,其中7個學科領域的ESI收錄論文總數進入我國“985工程”建設高校的前五。而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於2012年組織開展的第三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中山大學也有16個學科進入前5,32個學科進入前10。

  校友

  在校本科生數

  全國高校排第六

  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約52000人,其中本科生約32600人(全國高校排第6),博士生約5100人,碩士生約15400人(研究生總數全國高校排第8);留學生總量超過3500人,超過在校生總數的5%。

  人才培養質量高:本科生就業率、研究生就業率、就業滿意度、主要行業入門考試通過率等均居全國高校前列。

  中山大學有多少校友?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4年,中山大學已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優秀全日制畢業生20餘萬人。

  第一屆學生最受人關注。1927年中山大學第一屆學生畢業之期,一部分革命學生被捕或被迫出走。明文記載不准畢業者12人,全校實有本科畢業生76人。學生畢業,還有特別的儀式。按原廣東大學慣例,有國內外旅行之舉,其費用由各生原籍所屬縣份供給。學生旅行之後,才算與母校告別。

  1935年6月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設立研究院,由此使中山大學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研究院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農科院1934級的簡浩然是中大研究院的首屆畢業生,他也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土壤生物學碩士。那時,他常常在校園參加活動,學會拉小提琴,他一直從事生物學研究,成為中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

  成為校友之前,首先是在校學生。國立廣東大學首次計劃招生520人,第一次招考預科生報名就達到1260人,經初試複試後,共錄取了372人,錄取比例約1/3。

  1981年11月13日,中山大學130多名研究生畢業,這是文革結束後,中國恢複招考研究生制度後的首屆研究生,有105人被同意授予碩士學位。到2000年,中山大學在校的碩士研究生2674人、博士研究生771人,創新辦學規模的曆史新高。而這個數據也在不斷地被刷新。如今,中大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約50039人,其中本科生約32563人(全國高校排第6)。留學生總量超過3500人,超過在校生總數的5%。

  (以上數據截至2014年4月)

  最美學人文庫

  學生直呼“美哭”

  昨日,中山大學學人文庫開放儀式在該校圖書館舉行,該文庫將收藏中山大學師生和校友的著作,堪稱國內高校最完善的學人文庫。更為獨特的是,因其以文藝複興後歐洲圖書館的室內風格為基調,融合中山大學康樂園紅樓和中大圖書館的曆史文化元素,中西合璧,美麗異常,有學生直呼“美哭了”。

  中山大學文庫設置於南校區圖書館總館一樓西南側,占地140平方米,展示空間規劃以藏書和舒適閱讀為前提,設計則采用16~19世紀歐洲圖書館的流行風格。

  中大圖書館館長程煥文介紹,文庫以文藝複興後歐洲圖書館的室內風格為基調,以紅黑黃為基本色彩,融合中山大學康樂園紅樓和中大圖書館的曆史文化元素,強調中西合璧、古今一體,凸顯中大海納百川的學術特質和源遠流長的學術傳統。

  據不完全統計,已知的中山大學學術著作大約有2萬種。根據整理的中山大學學人著作目錄,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藏部從現有館藏中提取近萬冊中山大學學人著作,分門別類地收藏於學人文庫之中。

  曆任校長

  鄒魯

  掌校時間:1924年6月9日~1925年11月;1932年2月~1940年4月。

  他對中大的主要貢獻在於:一是有開校之功;二是建設石牌校區。

  顧孟餘

  掌校時間:1925年11月~1926年6月。

  戴季陶

  掌校時間:1926年6月~8月任國立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1926年9月~1927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委員長。1927年6月~1930年9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朱家驊

  掌校時間:1930年9月~1931年6月。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取消總務長,改設教務長。

  許崇清

  掌校時間:1931年6月~1932年1月任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1940年4月~1942年7月任代理校長。1951年2月~1968年9月任中山大學校長。

  張雲

  掌校時間:1941年7月~1942年5月任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1948年6月~1948年10月任校長。1949年6月~1949年9月任校長。

  金曾澄

  掌校時間:1942年5月~1945年12月任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

  王星拱

  掌校時間:1945年12月~1948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戰時中大校舍為日軍破壞。王星拱除修複校舍,添置設備圖書資料外,特意從各地聘請一批教授補充教師隊伍,如王力、王起、劉節、薛祀光、徐賢恭、潘鍾錢等。

  陳可忠

  掌校時間:1948年6月~10月任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1948年10月~1949年6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陳可忠早年曾被聘為中大教授,繼任校長後也注意充實教師隊伍。

  李凡夫

  掌校時間:1949年10月~1950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國立中山大學軍管代表。

  劉渠

  掌校時間:1950年1月~1951年2月任國立中山大學軍管會聯絡小組組長。1950年2月~1952年2月任國立中山大學臨時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代主任。

  崔金錫

  掌校時間:1968年9月~1973年1月任中山大學革命委員會主任。1970年7月~1973年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李嘉人

  掌校時間:1973年1月~1976年7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校長。

  楊毅

  掌校時間:1976年7月~1977年12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

  黃煥秋

  掌校時間:1982年9月~1984年7月任中山大學校長。中大師生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秋哥”。

  李嶽生

  掌校時間:1984年7月~1991年4月任中山大學校長。李嶽生是計算機專家。在他的任期內,中山大學設立研究生院,還創辦嶺南(大學)學院。

  曾漢民

  掌校時間:1991年4月~1995年6月任中山大學校長。曾漢民掌校期間,中山大學先後成立生科院、外國語學院、環境科學系和法政學院等。

  王珣章

  掌校時間:1995年6月~1999年8月任中山大學校長。王珣章認為,要將系、所歸到學院,增加學院的建制和權力,使學院實體化。

  黃達人

  掌校時間:1999年8月~2010年12月任校長。2005年,黃達人將西方學位授予儀式完整引入中大。

  許寧生

  掌校時間:2010年12月~2014年10月。在任期間中大提出要建設成為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徐靜 申卉

  王麗霞 劉嘉 蔡珊珊 金鳳 顧展旭)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