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濱海新區舉行的首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流會上,國內外近百家科企攜400項高新技術成果展開“一對一”對接洽談,有近60%的項目來自京津冀,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那些即將“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高科技產品成了最大亮點。
新技術產品爭奇斗艷
“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這套車載夜視系統有極強的穿透力,能夠在大霧、暴雨等環境中,幫助司機清晰地看到1000米以外的路況。”在高交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8358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在不久的將來,這款產品有望投放市場。
同時,由天津市一家科企打造的“電視醫生”預計于明年上線。“現在老年人普遍不會上網,他們習慣看電視,明年我們將開通電視醫生頻道。屆時,用戶可將自己血壓、心跳等主要身體參數通過廣電網絡上傳到云平臺,后臺醫生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后,就能對用戶進行身體健康干預管理,也可電視問診,省得日常小病也要跑趟醫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此外,濱海新區松正電動汽車公司研發的第五代混合動力公交車動力系統也引起專家熱議。這套系統成本價和普通燃油公交車相近,但卻可省下一半油。預計配備該系統的公交車年均節油將近10萬元。
成科研成果轉化高地
“一個個科技成果在新區集中亮相,這其中不乏濱海新區本土企業的項目,隨著對接洽談的深入,近期將會有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區落地轉化,屆時不僅會服務新區八大支柱產業,還將給百姓生活帶來實惠。”濱海新區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眼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濱海新區利用區位優勢和雄厚的產業基礎,積極從北京、河北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優秀科技成果,今年上半年,已經有一批成果轉化投產,另有60多個國內外項目簽約落戶,新區正在成為科研成果轉化高地。
目前,新區已建成國家“863計劃”成果展示交易平臺、中科院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去年,新區共有“863項目”106項落地轉化,中科院項目落地52項,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8項,同時有6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75.72億元,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