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大海的音符
【香港商報網訊】推進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就是要形成北部灣新興城市體,發揮整體綜合效應,把北部灣打造成為推動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增長極」,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增長點」。新的「增長極」意味著一些主導產業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行業在北部灣經濟區聚集而形成經濟活動中心,這一中心具有生產制造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運輸中心、服務中心等多種功能,恰似一個「磁場極」,能夠產生吸引和輻射作用,促進自身并帶動廣西全區的經濟發展。
打造經濟活動中心、推進同城化并非簡單的行政區劃調整,同城化的實質是要素和產業能夠自由流動,即人、財、物、技術、資本等能夠自由流動、自由轉移、自由組合、合理配置。一方面擴大資源分配的空間,實現范圍經濟、分工互補、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這是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全球資源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需要抱團過冬、相互合作才能提高御寒能力。
那么如何實現要素的公平自由流動?北部灣地區要突破傳統體制下的條塊分割、地區分割,同時轉變政府職能,積極以統一政策手段拆除各種「非市場」壁壘,規劃好各自優勢產業,減少重復建設及產業結構雷同,走合作協調之路,方可保證區域經濟一體化目標的實現。政府這個有形的手,應該是為市場主體服務,而不是設置障礙、構成囿限。只有構建好自由流動機制才能形成高端要素的流動、企業的重新布局和產業的重新布局。
打破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突破口無疑是戶籍制度改革。戶籍的壁壘從來不僅僅是一紙戶口本的差異,更多是其中附著的就業、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的不均衡--這恰是阻礙以人為核心的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藩籬。
而北部灣經濟區的戶籍改革不僅包括戶籍管理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了附著在戶籍上的就業、醫療、養老、教育、住房、交通、旅游等內容。換言之,北部灣經濟區提出的戶籍管理同城化涉及的范圍更廣,是一個綜合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有利于進一步破除經濟區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制度性障礙,逐步消除附著在戶籍上的各種公共服務差異,讓經濟區內所有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環境。
當然,戶籍同城化只是開始。不同城市之間拆除非市場壁壘,形成產業互補、良性競爭的局面,產業聚集形成多重經濟活動中心,取得1+1>2的效應,依然有著漫長的道路要走,但是有了解放思想、一往無前的勇氣,有了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的前進方向,北部灣經濟區從寸土必爭的「諸侯經濟」轉變到合縱連橫的「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格局必將指日可待。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