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粤本地鮮奶未必調價 倒奶殺牛多為散戶

2015-01-12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南沙區欖核鎮的一家散戶奶牛場因至今仍未找到接收牛奶的奶制品公司,因此隔兩天就要把產出的牛奶倒掉。

  200萬奶農如何擺脫養殖怪圈 專家建議向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方向發展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國際奶價走跌、國內乳品消費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動下,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生鮮乳,我國部分地區出現賣奶難現象,“倒奶殺牛”時有發生,在廣東少數養殖散戶也出現了同樣現象。我國200萬奶農如何才能跳出“倒奶殺牛”乳業魔咒?

  據悉,目前廣東地區奶企與奶農雙方的價格談判即將結束,奶農可能會接受一定幅度的降價。

  文/廣州日報記者葉卡斯、塗端玉 除署名外

  圖/廣州日報記者邵權達

  養殖怪圈 倒奶殺牛 奶荒牛貴

  2008-200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受消費者恐慌心理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奶牛養殖效益下滑,直接挫傷了奶農積極性,賣牛殺牛現象嚴重。

  2009-2011

  2009年下半年開始,由於需求恢複,生鮮乳價格觸底回升,奶業開始恢複性增長。國家出台舉措鼓勵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引導乳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散戶奶農面臨生存壓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衛生不達標”為由拒絕收購散戶手工擠奶,吉林長春等地出現倒奶賣牛現象。

  2012-2014

  2012年以來,全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減少,“奶荒”嚴重,原奶收購價格直線攀升。至2014年初,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攀升之近年最高點。

  2014-2015

  低價進口乳品沖擊國內市場。國內生鮮乳平均價格自2014年春節過後進入下滑區間。2015年初由於飼養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鮮乳,青海、河北等地頻發散戶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原因分析

  消費低迷

  奶源過剩

  國際奶價下跌

  市場需求減少

  專家指出,奶源過剩、消費低迷是造成“倒奶殺牛”的直接原因,深層原因是奶農與奶企間關系失衡,凸顯奶農弱勢地位。

  “從供需關系看,造成賣奶難的直接原因有兩點,一是進口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國內奶源總體過剩,二是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導致需求減少。”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毛長青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際奶價下跌是本輪倒奶風波的根源。國際奶粉價格去年一直在降,已從每噸5萬元降至2萬元。而通常8噸牛奶才能制成1噸奶粉,1噸牛奶的價格目前大約在5500元左右。這讓乳品企業更傾向於采購奶粉作為原料。

  現象蔓延

  北方:奶農倒奶現象愈演愈烈

  “留著賣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來的牛奶拉到敬老院送愛心。”成美玉是山東省東營的一家奶牛養殖戶,談到賣奶難,她愁容滿面。

  倒奶僅是開始。隨著收購價格的持續走低和乳企對鮮乳的限購限收,去年底以來,奶戶殺牛棄養現象開始出現。“附近地區奶牛養殖場已經開始殺奶牛了。”山東省梁山縣奶牛養殖大戶裴樹克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山東,“倒奶殺牛”現象也蔓延至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主產區,甚至出現在廣東等南方地區。

  對於目前形勢,農業部指出,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生鮮乳,導致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甚至出現奶農倒奶殺牛現象,並有擴大蔓延趨勢。

  這種現象並非初次出現。過去幾年來,“倒奶殺牛”就曾在奶業主產區一些地方屢次上演,成為近年來眾多散戶奶農難以擺脫的乳業魔咒。

  “倒奶殺牛現象政府要高度重視。”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馮豔秋認為,奶牛的飼養周期遠比雞、豬等畜禽長,養2年多才能產奶,存欄基數一旦下降很難恢複,而國內的上遊養殖鏈如果斷裂,下遊加工企業就會被國外控制。 (新華)

  廣東:散戶鮮奶被拒被迫賣牛

  北方奶農倒奶現象越演越烈,廣東也出現了倒奶棄牛現象。在南沙區欖核鎮,奶農徐先生在奶牛身上擠出來的奶,自今年1月1日起就無人問津。由於生鮮牛奶保質期頂多不過3~4天,他只能把原先擠的奶倒掉,騰出罐子裝上新擠出來的奶。“產奶不能停,不然奶牛會漲得難受。”一位養殖場工人對記者說。徐先生的養殖場原本向花都區一個奶站供奶,每噸價格有5550元,但接受這個奶站供貨的一家乳品企業明確通知,今年收奶量要下降50%。奶站通知徐先生,從今年開始不再向其收奶。徐先生只能賣牛,在每頭價格下降5000~8000元的情況下,已經陸續賣了數十頭。

  在三水,也有一家養殖場遭遇類似情況。元旦至今,陸陸續續倒了1噸多牛奶,每天損失6000元。束手無策的養殖場只得給奶牛“減食”,每天從飼喂3頓減少到2頓,飼料質量也不如以前。

  “南北方倒奶存在本質區別”

  “南方倒奶和北方有本質區別,北方主產區多、總產量大,企業和奶農關系較為松散,的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過於求、無人收奶;廣東曆來屬於‘缺奶’地區,本地供應只占廣東乳企收購比例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倒奶現象。”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棄養牛的奶農並不多,僅有十來戶,其中包括“退休”者。“實際上,大型牧場已和本土幾家乳企的協議價談得差不多了,仍高於國際收奶價,但不排除散戶的奶出現無人問津現象。”

  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透露,他個人曾收到4個養殖戶打來電話要求協助。目前相關管理部門正在全省開展調查,了解廣東共有多少奶無人問津。他認為,“企業下調奶價,是一種議價手段,現在是買方市場,奶農也要適應這種變化。”

  如何應對

  市場調節

  政府幹預

  農業部:

  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

  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昨日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

  農業部表示,將積極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農業部表示,將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工作。目前,農業部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產周報制度,及時調度生鮮乳生產銷售狀況,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奶農倒奶數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

  農業部稱,將積極爭取財政、工信、質檢、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農救助、奶粉臨時收儲、擴大乳制品消費等方面政策措施。

  乳企牧場談判:

  廣東市場已基本談妥

  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表示,廣東省相關管理部門會找乳企協商其與奶農之間的價格,畢竟本地一年15萬噸生奶產量並不多,溝通協調到位應該可以繼續完成收購。“我們的想法就是誰家的孩子誰來抱,乳品企業去年和哪家養殖場簽約,今年還負責哪個場。就算價格沒有談攏,也可以先把奶收了,畢竟這個行業需要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廣東乳企和牧場之間的談判經多方協調,已基本談妥,最後很大可能以奶農降價3%~5%結束這場“拉鋸戰”。

  反思

  養殖加工兩張皮

  變數多 風險大

  專家建議,要出台應急政策,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做好生鮮乳收購,落實奶農救助補貼;長遠應構建現代奶業生產經營體制,向規模化養殖轉變,提升競爭力,從根本上幫助奶農擺脫“倒奶殺牛”養殖悲劇。

  “國外企業一般是先有養殖場再加工,奶農是乳品企業的股東,二者構成緊密聯系的利益共同體。但國內乳業產業是兩張皮,養殖和加工相互獨立,主要靠合同供奶,變數多風險大。”馮豔秋建議,中國乳業應向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融合。

  本地鮮奶未必調價

  收購價跌會不會影響鮮奶價格?王丁棉認為,奶源價格僅是產業鏈一部分,不一定導致終端產品大幅降價。今年本地產品價格難有大幅波動。“部分品種可能繼續開打價格戰,但本地鮮奶難有明顯價格松動。”一業內人士認為。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