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魏宏:四川如何迎戰新常態

2015-03-10
来源:財經國家周刊

  救不救川威,成為2014年四川應對復雜多變經濟形勢的重要一步棋。

  作為四川冶金業鼻祖和中國"500強"企業,四川川威集團在從鋼鐵轉型釩鈦的過程中,因行業下滑遭遇困境。十余家銀行從2014年初開始陸續抽貸20多億元,2萬多人的大企業停擺,上下游產業10萬人飯碗堪憂。"川威崩盤"的傳言,一時間讓四川實體經濟風聲鶴唳。

  面對這次大危機,政府到底出不出手?問題擺上了四川省政府常務會和省長魏宏的桌面。

  "企業轉型遇到困難,政府不能坐視不理,簡單地放任市場去調整不行,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魏宏強調,省委、省政府的態度十分鮮明。隨后四川省果斷出手,省政府牽頭,政企銀多方努力,推動川威實行債務重組,恢復生產,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正是這一步關鍵棋,及時穩住了四川實體經濟陣腳,坊間流傳的四川經濟金融生態"雪崩"言論也不攻而破。

  在危機處置過程中,四川積極主動作為,直面轉型中的深層次矛盾,在全國率先推出穩增長16條措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成為貫穿全年的經濟發展主線。

  2014年,四川經濟增速實現8.5%,新增地區生產總值2.85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在經濟結構占比出現明顯提升,新增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呈"井噴"之勢,就業實現總體平穩。中國經濟版圖中的西南板塊得以穩定,為持續深化改革贏得了寶貴時機。

  川威危機

  不轉型"等死",轉型卻"找死"。在當下的中國經濟中,許多企業正面臨川威一樣的兩難選擇。

  作為四川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川威集團歷史悠久,廠區至今仍聳立著一座建于1929年的30米高方形煙囪。川威解放后在巴蜀大地上第一個煉出生鐵、第一個煉出鋼、第一個軋出材,被稱為四川的"冶金鼻祖"。

  作為中國500強企業,川威集團的產品憑借良好的口碑和質量,長期暢銷四川乃至國內市場,售價比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略高。盡管如此,川威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隱患,從2008年開始,依托四川豐富的釩鈦資源,謀求轉型。

  2009年,川威先后投資110多億元,新建了釩鈦新材料和釩資源綜合資源利用項目,邁出從"鋼鐵川威"向"釩鈦川威"轉型的關鍵一步。

  但令所有管理層沒有想到的是,潛在的危機卻瞬間降臨。

  就在新項目投產不久,2014年3月,平安銀行在收回川威9000多萬元貸款之后,拒絕再放貸,隨后光大、建行等銀行紛紛效仿。2014年上半年,川威總計被抽貸23億元之巨,曾經的四川鋼鐵巨人甚至淪落到無錢購買原材料的地步,不得不大幅停產,工人輪休,川威危機全面爆發。

  在川威集團所在地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曾經的驕傲早已不復存在:過去每天要殺100頭豬才夠川威職工消費,而從企業困頓以來,每天殺30頭都賣不完。附近服裝店老板也發現,自己也要開始接受從每天進賬數百元到門庭冷落的"新常態"。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因銀行抽貸引發的危機,但其背后企業盲目擴張、基層政府政績沖動和不健全的金融環境,或許才是企業轉型繞不開的深層次矛盾。

  "如果有機會重來,兩件事不能干,一是別做大,二是別借錢。"全國人大代表、川威集團董事長王勁吐露的心聲耐人尋味。

  從1998年企業改制以來,川威在短短十余年間產能從20萬噸擴張至2100萬噸,資產規模從10億元擴張到近400億元,但負債率也攀升至85%,且其中大部分是銀行貸款。

  王勁坦言,川威的擴張超過了正常速度,企業的許多問題也在高速發展中被掩蓋。如2013年,川威銷售達到460億元頂峰時,企業凈利潤竟然只有2億元。籌劃釩鈦新項目時,也沒有預料到國內鋼材、釩產品價格會出現持續下降,以至于企業面臨"成本倒掛"。

  基層政府的政績沖動,也成為企業盲目擴張的"助推器"。作為內江市最為倚重的工業企業,川威的轉型被列入成渝經濟區重點規劃,內江市專門成立"川威辦"對接項目助力推進,川威還成為"千億企業"重點培育對象。

  一時間,銀行貸款、各種榮譽,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王勁直言"企業有些把控不住自己了"。不僅要進一步擴大釩鈦項目投資,擴張還延伸至水泥、礦業、物流乃至房地產等眾多領域,甚至在2013年的西部國際博覽會上一口氣推出了包括城市綜合體在內的300億元龐大投資計劃。

  不健全的金融生態鏈,成為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川威的過度擴張使得企業背上了巨額負債。攤子越鋪越大,不得不"短貸長用",不斷通過"倒貸"來維持運轉。因此,當2014年3月第一家銀行收貸出現時,曾經風光無限的川威很快就"轉"不動了。

  四川金融界業內人士指出:許多銀行明知企業短貸長用不合規,效益好時卻依然競相為其放貸,一旦遇到困難又忙不迭地抽貸,全然不顧企業生死。"推波助瀾"在前,"釜底抽薪"于后,這種不健全的金融生態鏈,正在成為許多企業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逆境倒逼

  川威危機折射出當下四川乃至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后遭遇的轉型困境。在結束了長達12年兩位數高增長之后,2014年的四川,轉型陣痛來得格外強烈。

  在拿到2月份經濟數據時,魏宏的心里"咯噔"一下,幾乎所有數據均大幅下降,經濟下行壓力出乎預料。隨后的一季度,中國經濟遭遇"倒春寒",幾乎所有省份經濟運行數據均大幅低于預期目標,四川經濟增速5年來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8.1%。

  數據的下滑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出口拉動力持續走弱;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粗放形態下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消失。從四川省來看,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需求已釋放完畢,資源型產業占比偏重的經濟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新興戰略產業仍處于培育期,經濟正處在"舊力已退、新力未生"之際。

  魏宏坦言:"盡管去年一季度四川經濟表現在全國來說還算可以,但我們還是感覺到了趨勢有點'不對勁',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阻止經濟慣性下滑,全年經濟很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局面,從而帶來系列社會問題。"

  從2014年3月開始,四川省相關部門在全省展開密集調研,梳理經濟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6月初率先推出16條穩增長措施。"這是在中央貨幣和財政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預期下,四川在政府作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想到的所有辦法。"魏宏表示。

  16條措施以民生和結構調整為主線,重點突出了中小微企業扶持、投資力度和創新創業的政策導向,如專門扶持小微企業的就達3條,從稅收到租金全面覆蓋。對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棚戶區改造工程等投資拉動,四川也在簡化審批、財政傾斜和用地保障上提出了明確要求。

  這對企業而言,無異于一場"及時雨"。從事探測技術研發生產的小微企業綿陽彬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文兵說:"我們一直苦于資金短缺,無法租下500平方米的廠房,租金補貼政策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西部作為后發展地區,投資拉動還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不是簡單擴大規模,而是優化投資結構。"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盛毅表示,"推動的重大項目都是交通、水利、棚改等過去較為薄弱的環節。企業技改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更是四川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

  "我們把得到的100萬元技術改造專項支持資金全部投入了項目攻關,一年后企業能換回1500萬元產值,盈利完全沒有問題。"在鋼鐵全行業虧損之際,穩增長措施卻堅定了攀枝花市一家中小型民營鈦白粉企業海鑫豐的轉型信心。

  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圍繞惠民生、調結構、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在四川陸續出臺:啟動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全年新增企業和注冊資本超過50%;99個省級部門8400多項全力網上公示;92項圍繞投資和生產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被取消、調整或下放;企業松綁減負節約成本超過21億元??

  "如果不是提早謀劃、主動作為,四川2014年經濟增速可能很難達到8.5%的水平。"魏宏表示,"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保證了就業的穩定增長,同時,為四川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找準了平衡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主動作為

  2014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5萬億元,但經濟下行似乎還沒有結束,今年1月份CPI、PPI依然延續了下降勢頭。面對2015年更加緊迫的轉型升級壓力、錯綜復雜的環境,站在"3萬億"門檻上的四川何去何從?

  魏宏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可能與許多經濟學者的看法不同,我始終認為,在現階段市場發育尚不成熟、法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應堅持主動有為地'發揮作用',應深度地參與經濟的組織和發展,切實有力地去解決市場不愿解決也解決不好的問題。對任何一個地方政府來講,如果不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也將失去保障。"

  在這一點上,川威危機的處置正是一個典型案例。政府到底應不應該救這樣一個企業,曾在四川經濟界引發過爭議。有觀點認為,川威所處的鋼鐵行業正是我國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領域,應放手讓市場完成"優勝劣汰"。

  但魏宏并不這么看:"四川鋼產量需求每年4500萬噸左右,自己只能生產3600萬噸。中國鋼鐵產能的過剩,是低端產品的過剩,而高端鋼材仍然依賴進口。川威的困境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的,政府出手,挽救的不僅是川威一家企業,而是要讓更多處在轉型陣痛中的企業看到希望。"

  不僅是川威,達鋼、川化、綿陽波鴻、廣漢士達碳素??一個個在轉型路上遇到困難的企業成為2014年四川應對下行壓力的突破口,處置危機的經驗匯集成為穩增長的有力措施。

  面對需求不足、訂單減少,四川先后組織1.5萬多家企業"全國行"、"出國門",積極培育新消費熱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6萬億元,實現12.7%的增長。

  為培育經濟新增長極,四川積極爭取到天府新區升格為"國家級"新區,并在今年初吸引投資553億元,實現"開門紅";綿陽科技城爭取到了享受中關村自主創新先行先試政策,興起全民創業高潮;推動瀘州港、蓉歐快鐵建設,構建"向西開放"樞紐,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為尋找轉型方向、增強發展后勁,四川立足自身優勢,確定了頁巖氣、航空燃機等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以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五大先導型服務業,選定一批重點項目予以扶持;投入5000億元技術改造資金,引導傳統企業升級換代。

  為加大民生保障,四川各級財政投入1552億元,全面完成"十項民生工程";其中投入824億元,完成了向社會承諾的19項重大民生實事。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在中央下達的任務基礎上主動加碼,完成棚戶區及危舊房改造超51.8萬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省實施了"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成為穩增長和惠民生的重要推動力。

  不僅如此,四川還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2014年啟動完成165項改革事項,僅省級政府層面核準事項就砍掉50%。不惜降低工業增速1個百分點的代價,關閉、淘汰126處小煤礦和505戶企業,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國家"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在攻堅克難的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堡壘"被突破,四川不僅保持了相對平穩的增長速度,經濟結構也出現積極變化:高新技術產業突破1.2萬億元,服務業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服務業增速也首次超越GDP增長,資源型和高耗能產業比重開始下降??

  "2014年四川經濟運行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位上穩定了增長,確定了轉型升級發展的方向,結構調整有了可喜的變化。"魏宏表示,"我們將以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應對2015年經濟發展更大的挑戰。"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