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全景
【香港商報網訊】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是由廣東省旅游局主辦,香港商報承辦的一項品牌文化推廣活動,該活動自2010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已邀請到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內的七批60多位著名作家到廣東各地進行采風、寫作,寫出了近百篇名篇佳作,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去年本報邀請了一批中國著名作家走進梅州,感受最美世界客都的魅力,該活動得到梅州市委,市政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區管委會,梅縣區旅游局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謝。香港商報記者 廖洪浩
中秋剛過,我來到了那片粵東北山區。山山嶺嶺間,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偶見一兩株野樹上掛了些黃葉,透露了一點秋意。唯有柚、桔園林里,金果累累,給這片山色,增添了不少厚重和成熟。
傍晚時分,我走進了那座小鎮。
小鎮很新。如果要問她的年齡,她還只是個幼童。大約是四五年前,才從這個山谷里拱出來。原先,這里是當地山民喂豬、牧牛的地方。那些年,中華這片古老的國土上,正蓬然颳起改革、開放的春風。這股風,從沿海向內地勁吹。應該說,這里是這個改革開放前沿省份的內地,緊挨著革命老區江西。很快地,這股澎湃的改革之浪,席卷到了這里。有一個極具智慧、膽識和擔當的當地客家商人,相中了這個山谷。於是,一個別具一格的、客家民居氣息、客家文化氛圍極濃的山區小鎮,從這個山谷里長出來了。
小鎮有一個與她的內涵很貼切的名字:客家小鎮。
我是第二次走進客家小鎮。
大約是三年前吧,這個小鎮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受老友程賢章之邀,與一批文學界、藝術界、新聞界的朋友一起來為這個「新娘子」掀「蓋頭」,來首睹她的「尊容」,來為她鼓掌和喝彩。回想當年初吻她的情景,至今心頭還熱。賢章是我很年輕、很年輕的時候就崇拜的人。當年,我從湖南山區走進這個沿海省份的軍營。頂嘴的軍旅生活里,報紙、刊物、書本成了我最親密的夥伴。於是,當年活躍在廣東文壇的程賢章、陳國凱、楊干華等一批青年作家,走進了我的心里。至今還記得,1963年還是1964年的《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程賢章的短篇小說《俏妹子聯姻》,開頭是這樣寫的「小夥子們在一起,總愛談論姑娘。可不,姑娘們在一起,也愛談論小夥子哩!」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些字句,還熱乎乎地在我的心里活著。
我就是這樣,被他們引領著,走上了文學讜條道路。上世紀90年代,我收到了賢章師的信,他要在家鄉建一個「作家莊園」,囑我寫一句話寄去。我立即把我心里的一句話寫上,寄給了他。后來,他來信說,他的朋友蔡鴻文在興建一個集客家文化、民俗於一體的客家小鎮,準備將作家莊園也遷入此鎮。為此,他要我來參加小鎮的落成典禮。我於是興致勃勃地走進了這個小鎮。我們漫步在小鎮里。細細地品讀她,方知這個新鎮很古老、很古老。在她那長達數百米的客家遷徙圖的浮雕廊壁上,濃縮客家這個偉大民系的由來、發展、四次大遷徙的歷史。首次大遷徙,發生在兩晉時期。這個從中原遷徙來的民系中,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中原漢人的語言和習俗。看看,這個嶄新的小鎮,有著多古老、多厚重的文化底蘊啊!
在那客家遷徙圖浮雕長廊的上面山坡上,則是數百尊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泥塑組成的客家風俗泥塑長廊。人、獸、家私組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說明文字與泥塑相互作用,表達極具韻味的客家風情。「采耳」(挖耳)者的生動表情也罷,「過番」(遠走南洋)前夫妻、母子離別時的送別情景也罷,還是趣味橫生的童謠也罷,讓人過目難忘。看過這些,品過這些之后,我想說:這小鎮很大很大,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八千多萬客家人,都聚集到了這里。從這里可以看到:客家走天下,天下有客家。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客家天下--客天下!
清晨,小鎮很靜。與晚間這里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晚上蕩漾在街頭的客家山歌,此刻在客家人的歌喉里歇息了。晚上滿街舞動的客家人,這時也還在睡眠中沒有醒來。我獨自讀過了「客家遷徙圖」,品過了「客家風俗泥塑長廊」,又爬上了一道坡,舉目一望,一個泥塑的古樹粗大的樹干上,有書家書定的蒼勁的大字:作家莊園。如今,這個「山莊」的作者,我的師友賢章,卻化作了一塊碑石,永遠立在這個莊園里了。不由地,我對著這個刻有「作家莊園」的古樹樹干,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鎮里,不僅有「作家莊園」,還有藝術家園,還有「林風眠藝術館」,還有……他們把他們民系中許許多多為中華民族、為客家民系增光添彩的優秀人物都請到了這里。啊,客家人,我們中華民族驕傲的一群!2014年9月24日於長沙
作者:譚談 中國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山道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