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集中采訪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許入介、黃慶松 報道: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州長向紅瓊接受采訪時表示,扶貧需要創新,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黔南州利用自身綠色資源優勢,不斷探索,正在形成綠色環境、綠色產業、綠色生活為一體的“綠色創新”精準扶貧新格局。
“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黔南州正力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州,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積極探索民族地區綠色脫貧攻堅之路”。向紅瓊說,通過著力做優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山地特色旅游、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資源型循環經濟、區位型樞紐經濟等長板,著力補齊貧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鄉二元結構等短板,黔南州5年累計實現減貧人口78.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6.7%;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中的5個縣,全州103個貧困鄉鎮如期實現“減貧摘帽”,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預計達90%。
具體在產業扶貧上,依托互聯網、立體交通網“兩網”,規模發展茶葉、果蔬、烤煙、刺梨、中藥材和生態畜牧等特色優勢產業,把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結合起來,做活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山地旅游業“兩山”文章,推進農業“接二連三”。
全力推進旅游扶貧,立足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平塘全球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康體養生等。把散居的少數民族集中起來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景點,推進鄉村旅游+民族村寨保護+扶貧攻堅,整合民族旅游資源,為山區提供扶貧開發的出路和發展條件。2015年,黔南州旅游總收入422.59億元,是2010年的3倍,年均增長25.6%。旅游增加值占GDP的13%以上,山地全域旅游已成為脫貧致富的綠色支柱產業。
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商貿流通大網絡。發展扶貧新業態,拓展扶貧渠道。創新電商扶貧,構建六大電商基地,推進“百億電商惠農村”、“電子商務進社區”,形成“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扶貧”新模式。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農民對接市場難的問題。并通過精準識別,讓23萬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同時,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作為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實現產城互動、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