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記者孫晶波
為什麼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一次見到五常市的攝影家——張民生,在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就是這兩句詩詞。唯有對這方水土愛得深沉的人,才能把這里的山水、稻香有血有肉,賦予靈性的展現出來。看了張民生拍攝的五常風光,讓人不由自主的被五常的美景震撼。美景就在我們身邊,作為普通人我們卻沒有發現。這就是攝影藝術的魅力所在。
張民生熱愛攝影三十余年,對家鄉五常的拍攝更是從未間斷。今年50歲的張民生中等身材,膚色黝黑,走路辦事風風火火。用他的話說,攝影需要有創作的激情,我信心滿滿源于我對攝影、對家鄉熱愛。很多人問我,你的攝影水平這麼高,為什麼只拍五常?我想說的是,五常市這麼多美景我拍都拍不過來,為什麼要拍其他的風景?我就是要用畢生的精力把五常拍好,作為風光片也好,作為資料片也罷,總要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些東西。我希望用我手中的相機記錄更多的東西,記錄歷史!
從八十年代起,拿起相機的手從未間斷,每天拍攝成了張民生的日常生活。拍攝城市生活,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城市的變遷;拍攝五常抗戰老兵和遺留下的戰壕,記錄下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拍攝五常風光,一年四季景不同;拍攝五常的城市名片——五常大米,從種到收,從儲到售,見證的不僅僅是農民的勞作,更是綠色的希望。張民生用生命中30年的時光,拍攝照片50余萬張,100個大型專輯,可以堪稱五常城市攝影的博物館了。
談起五常的景色和水稻的種植,張民生更是有說不完的攝影故事。為了拍一張完美的作品起早貪黑,跋山涉水已經成了張民生的日常。5月19日,為了拍好農民插秧的場景,他凌晨四點就出門了,带好相機,穿好長水鞋,在地里一泡就是一上午。為了近距離拍攝馬車卸稻種,他的相機、臉上和身上都濺滿了泥水。
香港商報本期以水稻春種為題,刊發張民生部分攝影作品。未來將根據不同拍攝題材,陸續刊發張民生作品,敬請期待。
張民生簡介
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师、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扇子藝術學會理事;黑龍江省詩詞協會理事;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散文詩專業創作委員會會員;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京旗文化特邀研究員;五常市圖片檔案館館長、五常市攝影藝術館館長、五常市藝術攝影家協會主席。
《冰情雪韻鳳凰山》作品在首屆全國“冰雪哈爾濱”攝影大展中獲大獎;
《錦繡河山》等作品在首屆全國鳳凰山風光攝影大展中榮獲大獎;
《高山濕地?芬芳美麗》等作品在第二屆全國鳳凰山攝影大展中獲大獎;
《神龜出海》作品在黑龍江省文化廳舉辦的黑龍江省第十三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大獎;
《誰持彩練當空舞》作品送選日本展覽;
《韃子秧歌》作品在黑龍江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第二屆“少數民族美術書法攝影”展覽中獲獎;
《鳳凰山九月紅濕地》作品在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舉辦的第23屆攝影藝術展覽中獲獎。
春種——稻花香
浸種
催芽
裝苗床土
鋪苗床土
大棚育秧
翻地——泛着油光的黑土
稻田注水
卸秧苗
插秧進行時
田埂上飛出歡樂的歌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