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商报专稿

黑龙江森工:“金山银山”实践者

2016-06-17
来源:香港商报东北亚新闻中心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国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也再三强调“绿水青山”,为“十三五”时期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排兵布阵。

作为中国北部的生态屏障,黑龙江森工拥有中国国有林区总面积12%的生态林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上,黑龙江森工为中国提供了维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木材资源;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黑龙江森工探索出成功的转型之路。

在2015年,中国真正意义全面停伐的第一年,黑龙江森工全林区完成总产值501.4亿元,产业增加值212.6亿元,林下经济产值已占据总产值的59.6%。今天的黑龙江森工正在作为一名“实践者”,通过保护生态、恢复植被资源,创建新业态的转型方式,践行着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些实践,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传统林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并引领中国国有林区改革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5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刘养顺家,同一家人及其邻居们亲切交谈

生态就是资源 生态就是生产力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5月23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就黑龙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就曾发出语重心长的叮嘱,“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在不到80天的时间内,习近平两次在指导黑龙江工作中,就生态环境保护发表讲话,不仅凝结着他对中国绿水青山的牵挂关切,满载着他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也表达中国对生态的关切。同时,选择在中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黑龙江阐述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思路,这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国有林区改革则更具象征意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加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资本和生态财富稀缺的问题,也清晰的显露出来。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表达了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两山论”打破了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指出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是内在的统一,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担当,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这已经成为摆在经济发展面前,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自2015年,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集中发力。“史上最严环保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对生态环境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等系列的举措,是中国加快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基于国情做出的战略部署。

其实早在1998年,黑龙江森工开始对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实际木材产量从1997年的676.3万立米,调减到2013年的89.4万立方米。2014年,在生产计划产量89.4万立方米的70%后,黑龙江森工已提前实现全面停伐。

“停伐,不仅是将具有历史意义的采伐工具搬进黑龙江省历史博物馆,而是实实在在地停下来、稳得住、不反弹。”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魏殿生说,“停伐的红线坚决不能碰!”

魏殿生所说的红线正是龙江森工给自己定的死杠杠——全面停采、停伐、停运输,彻底封山、封路、封设备,确保零采伐、零运输、零木材商业性活动。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黑龙江森工累计少采伐木材5498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9163万立方米。森林面积由748.6万公顷增加到858.1万公顷,增加了15%;森林覆盖率由74.5%提高到85.1%,提高了10.6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由6.39亿立方米增加到8.6亿立方米,增加了35%;公顷蓄积由78.6立方米提高到98立方米,提高了25%,实现了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和公顷蓄积“四增长”。黑龙江森工创造了3500亿元的生态效益,这是中央和省资金投入的14.9倍。

雪乡成功入选《美丽中国》邮票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中国林业原有的发展方式在构建新的生态文明背景下,站到了历史拐点之上。转型意味着传统的林业工作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

2016年,中国全面停止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伐”这个词,对于黑龙江森工系统72万干部职工,意味着在森林里爬冰卧雪、战天斗地了六十余年的森工“战士”们要放下油锯,放下伐木生活。林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而为保护生态去产能则像壮士断腕一样痛苦,却又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安置?设施、观念落后等历史难题如何破解?这已不仅是林场职工的生存问题,也是关乎到黑龙江这个老工业基地能否平稳地渡过转型期的现实问题。

3月7日全国两会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黑龙江的林区工人代表谈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时,习近平就曾问道:“当地林业工人转型,由木材采伐就地转成生态保护的工人,难度大吗?比例有多高?”77天之后,习近平深入黑龙江省内林区,实地察看天然林保护情况;走进林场职工家庭,了解转岗就业和生活状况,并前往产业园区了解接续产业发展情况。

国有林区改革涉及林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国家生态安全,全面停伐则意味着黑龙江森工企业将加快转型,推动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林区将进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森工已确立前进目标:“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12.3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6.2%,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总产值实现800亿元,保持年均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林区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黑龙江省平均水平”。

把握住停伐的政策机遇,使红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林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推动力;围绕“绿水青山”这个金字招牌和“冰天雪地”的发展优势,全力推进森工产业优化升级,正成为黑龙江森工的主要课题。

4月27日,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上显示,林业产业是黑龙江省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发挥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黑龙江省有22万平方公里森林、5万平方公里湿地资源,整体性生态化优势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将在森林健康食品、森林健康服务等多个角度显示出宝贵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筹备建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会议期间,黑龙江省发改委与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黑龙江省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框架合作协议,基金规模已达100亿元。

未来一段时期,黑龙江森工将向做强生态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做大森林食品业、做活林业新兴产业和做优海外合作项目等方向转型,谋求增长空间。

正是凭借于此,在2015年这个真正意义全面停伐的首年,黑龙江森工交上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全林区完成总产值501.4亿元,产业增加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4.9%;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99.3亿元,占黑龙江森工总产值的59.6%;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产值及收入51亿元;绿色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04%。

生态旅游激活万顷森林

2002年,黑龙江森工旅游产业年产值仅为1.4亿元,游客接待量35万人次。2015年,这一数据已被刷新到年游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51亿元。黑龙江森工正在通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使森林旅游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全面推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使林业企业实现由“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的成功转型。

黑龙江森工林区坐拥全省80%旅游资源,在全面停伐后的转型发展中,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森工系统内的共识。

1997年森工林区只有镜泊湖、桃山、五营三处旅游景点,开发中的仅有威虎山、亚布力、五营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到2015年末,黑龙江森工林区已拥有一处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24个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生态资源,黑龙江森工已打造出以大亚布力旅游区为带动的,凤凰山、中国雪乡等全国知名品牌,旅游收入已成为部分林业局的主要收入之一。

据2015中国森林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各级森林旅游地数量已超过8500处,2014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9.1亿人次,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总人数的25%;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6500亿元,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收入的20%。

从黑龙江森工对林区旅游发展规划方向上来看,在确保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提下,将黑龙江森工林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高品质森林生态度假及冰雪旅游目的地;同时,构建在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创新试验区。

目前,黑龙江森工正加速推进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中心,带动周边的大亚布力黄金旅游集合区建设,全力推进亚布力机场和长双公路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东方红和大沾河湿地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总局宏观协调职能和社会战略资本的整合功能,深入推进健康养老业与森林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森工林区四季旅游全域化新格局。

按照构建小兴安岭、完达山和张广才岭三大国家公园及泛亚布力旅游改革实验示范区(国家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旅游建设目标,黑龙江森工将推行区域一体化政策,打造森林旅游的亮点和龙头。

从黑龙江省政府对森林旅游的发展策略看,破除森工景区当前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合一”的体制机制障碍,将有效促进黑龙江森工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4年,亚布力改革工作推进组成立,新的亚布力游度假区管委会被赋予涉及辖区发展管理核心问题的相应事权。成立在当年,亚布力管委会就扭转了长期掣肘亚布力发展“分散经营、单一竞争、缺乏合作”的传统经营模式。2015年8月,随着亚洲最大的水上世界在亚布力正式开园,这彻底改变了以往亚布力靠冬季“单核”运转的窘境。

2015年6月1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夏季旅游产品推介会上,以“多彩亚布力梦幻水世界”为主题,分别从“绿色”“蓝色”“金色”“白色”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亚布力四季旅游的多彩魅力。多个重点旅游项目在推介会上亮相,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设施最完善、拥有亚洲最大的造浪池和最长人工漂流河的水上乐园;建立了黑龙江首家熊猫馆,一对从四川飞来的熊猫夫妇将入驻亚布力;还打造了国内首家具有国际A级山地自行车赛事承办能力的山地自行车公园,以及活动丰富、休闲养生的森林动物园、陆地乐园、森林温泉等特色旅游项目。

同期成立的黑龙江森林旅游联盟亚布力示范区,将进一步激活、强化对区域内各景区旅游资源的联动,撬动旅游产业链的共同繁荣,树立黑龙江森林旅游的品牌形象。

作为一个以冬季滑雪而闻名国内外的旅游度假区,亚布力顺应时代发展及旅游需求,提出“多彩亚布力”概念,使得亚布力不只拘泥于滑雪度假,更是一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深入发掘“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的生态资源,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项目,由生态所衍生和关联的一、二、三产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产业链条。目前,黑龙江森工正在着手产业融合规划,希望藉旅游区域协作与产业整合,将旅游业与林业、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综合商业和体育产业相融合,从根本上转变了区域的传统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南有三亚海滨,北有龙江森林”的生态旅游格局。在此过程中,黑龙江森工将推进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投融资体系,以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黑森”品牌对接世界需求

黑龙江森工早在2001年便看好林下经济绿色食品市场,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黑森”商标。2015年,以“黑森”品牌为代表的黑龙江森工绿色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04%。

2013年12月,黑龙江森工总局注册成立黑龙江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资产8.34亿元,是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龙头企业,下辖几十家核心企业。黑森绿色食品贯彻了统一品牌、商标、标准、价格、宣传、开拓市场的六统一原则,组成拳头品牌合力出击。

2014年5月30日,黑龙江黑森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哈尔滨旗舰店正式营业。这标志着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完成初步整合,进入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的新阶段。随后,“黑森”品牌在通过香港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后,产品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欧盟标准的对接。在此之后,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加快在全国市场的推进力度。

在扩大品牌宣传推广的同时,黑森绿色食品集团还加强了对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完成了自有网站建设,并适应现代化购物需求,对接网络消费群建立了电子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传统销售和现代销售方式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点销售。为提高网上销售量,还专门推出线上产品销售优惠活动。使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公司营销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黑龙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魏殿生认为,社会对“放心食品”的强烈需求欲望与“安全、健康、娱乐、时尚”的饮食消费倾向,为发挥黑龙江森工林下种植养殖和开发森林食品创造了巨大空间;同时,黑龙江森工目前“原字号”产品居多,本质上也反映出在资源开发及深加工方面潜力巨大,以此为基础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黑龙江森工有能力源源不断的提供具有天然保障的安全性原材料。但现在需要突破的是,如何原材料供给优势的支撑下,整合产业链下游,令产品与时尚性、娱乐性有机结合,以谋求产品最高增加值。

黑龙江森工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将坚持自主开发理念,挖掘用好森林资源,注意培养林区本土企业,壮大强局经济。对目前成熟的产业项目将着力聚焦做大,形成产业规模,力争建成50个森林食品原料基地;种植业要逐步减少大田作物面积,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养殖业推进实施150万头森林猪、2000万只森林鸡鸭鹅的养殖规划,形成建基地、深加工、打品牌、拓市场的森林食品产业体系;北药和坚果浆果开发,要建基地、抓加工同步进行,尽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老产品提档升级到新产品不断推出,龙江森工的绿色食品已经实现由数量的积累向品质提升的转变,形成了以黑森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格局。今后还会有更多源于黑土地、产自大森林的优质绿色食品,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魏殿生说。

本着“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原则,黑龙江森工正在以“工业化的手段、市场化的思维”,积极推进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不断拉长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黑龙江森工将进一步探索建立森工融资平台,加快森工智库和黑森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积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资源资产化、证券化和招商引资解决资金短缺矛盾。加速推动旅游、绿色食品等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强化“互联网+营销”模式,拓展中心城市营销规模,提高黑森产品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信在未来的几年转型及黑森品牌成长过程中,黑龙江森工将更加关注与资本市场的合作,以及在产业发展中涉及的相关专业领域具备优势的团队和人才合作,以实现快速发展,增强竞争力。

新型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经济总量实现稳步增长,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黑龙江森工的青山绿水,冰天雪地,正逐步的显现出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