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貼秋膘”。中醫認為“肺為嬌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熱”,且肺“喜潤而惡燥”,最易受燥邪傷害。所以入秋后,肺是最容易被傷害的。肺若不適,會引發咳嗽多痰、支氣管炎、哮喘頻發等。特別是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且肺外合皮毛,所以如果肺沒調養好,人易大便干燥,還可能出現皮膚粗糙、暗淡無光、干燥脫皮等皮膚問題。
肺的呼吸失常,還會導致一身之氣不足,即所謂的“氣虛”——讓人聲低氣怯、肢倦乏力等,並且影響一身之氣的運行,使得各脏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行失調。由此可見,養好肺,于全身健康都有益。
白露時節養肺的食譜有哪些
1、蓮子百合煲
蓮子、百合各30克清水浸泡30分鐘,精瘦肉200克洗淨,用開水焯一下撈出。鍋內重新放入清水,將蓮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鍋,加水煲熟。清潤肺燥,止咳消炎。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2、香酥山藥
山藥500克洗淨,上鍋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125克糖和水兩勺,文火燒5、6分鐘后,即轉文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健脾胃,補肺腎。對于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適合。
3、柚子雞
公雞去毛、內脏洗靜,柚子去皮留肉。將柚子放入雞腹內,再放入氣鍋中,上鍋蒸熟,出鍋時加入精鹽調味即可。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4、銀杏雞丁
銀杏(白果)100克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無骨嫩雞肉250克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2個、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后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去油。再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紹酒、高湯、食鹽、味精,把加工過的白果雞丁倒入鍋內翻炒,用濕澱粉勾薄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補氣養血,平喘止带。本方可作為老年性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带下證患者之膳食。
5、杏仁川貝燉盅
材料:杏仁10克 川貝5克 瘦肉50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燉盅,加入300毫升清水,燉一個小時后加鹽即可食用。
功效: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肺的功效,川貝亦有止咳化痰之效,且能潤肺,特別適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此湯能清潤肺燥,也適合熬夜燥熱者飲用。
6、沙參枸杞粥
原料:沙參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參煎汁去渣,后以藥汁與枸杞、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玫瑰花、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潤燥、養血明目。利于陰血虧虛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燥、聲音嘶啞、胃脘灼痛、饑而不欲食、干嘔呃逆、頭暈眼花、兩目干澀、視物模糊、手足心低熱等。
注意:
外感風寒所致咳嗽不宜服。
7、人參百合粥
材料:人參3克,百合1—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人參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淨切碎;后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食欲不振、久咳聲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經衰弱、癔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
注意:
外受風寒及發熱、舌紅苔黃、便結尿黃等實熱所致咳嗽,均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