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全面小康決勝局 株洲經濟社會發展四年聚焦/小康篇

2016-12-27
来源:株洲日報

  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記者 王軍“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古至今,小康一直是我們的殷切期盼。

  黨的十八大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四年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鎖定2017年率先在全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奮力披荊斬棘,破解發展難題,踐行對400萬株洲人民的莊嚴承諾。

  不讓農民在小康路上掉隊,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獲得感……環顧湘東大地,一幅幅砥礪前行、共赴小康的生動畫面次第清晰。

  這是“其勢已成、其時已至”的幸福之約夢想是最令人心動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奮進的動力。

  四年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省委、省政府對長株潭地區提出了“三個率先”的新要求——重點以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城市群建設,提高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水平,到2017年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到2020年率先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率先建成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

  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底氣何在?

  底氣源自新的愿景。作為湖南經濟發展第一方陣“尖兵”,株洲有義務、有責任率先小康,為全省乃至全國2020年全面小康挑重擔、當表率、作貢獻。

  底氣源自新的擔當。長株潭地區,株洲是唯一涵蓋了全部三類縣市區的市,情況最為復雜。既有全省經濟強縣醴陵市和攸縣,也有省定貧困縣炎陵縣和茶陵縣。株洲率先全面小康,對其他市州全面小康具有示范意義、標桿作用。跳起來摘桃子,爭當小康排頭兵,這就是株洲人民的新擔當。

  夢想越是觸手可及,頭腦越要保持清醒。

  經濟質量和效益仍然不優;北強南弱的城鎮發展形態未發生根本改變;“工業太重、服務業太輕”的不平衡發展格局仍然存在;小康社會建設部分指標未達預期……2013年春天,這成為擺在株洲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題。

  審時度勢,謀定后動。

  2013年,我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株洲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搭建推進全面小康的工作機制;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小康工作被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實施全員、全責、全覆蓋考評,在全市刮起“小康旋風”。

  長風萬里,破浪前進。

  2015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93.3%,居全省第二,天元區、石峰區實現達標,;今年,荷塘區、蘆淞區有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株洲縣獲得“全面小康建設十快縣”,醴陵市、攸縣獲得“全面小康經濟強縣”,炎陵縣獲得“全面小康十先進縣”。

  與400萬株洲人的幸福之約,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這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突圍之路冬日里的蘆淞區白關服飾產業園光伏電站,屋頂覆蓋著閃亮的光伏板,大片的光伏板發出與太陽一樣耀眼的光芒。

  光伏扶貧,是我市舉全市之力推動脫貧攻堅的路徑之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拖著一條沉重的“尾巴”——截至2014年底,我市還有19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75萬戶18.08萬人。

  壓力面前,決策者勇往直前:“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頭等民生工程,必須以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全力推進,確保及時完成任務。”

  決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全方位治貧網越織越密。

  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組長,市長為組長的株洲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擔負起總體重任,一個“1+7+6”政策支撐體系很快成型——“1”是指一個文件,即《中共株洲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7”即發展特色產業脫貧一批,引導勞務輸出脫貧一批,實施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結合生態保護脫貧一批,著力加強教育脫貧一批,開展醫療保險和救助脫貧一批,實施保障兜底脫貧一批;“6”即貧困村實施扶貧“六大工程”,是指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通信和電力光伏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和環境整治扶貧、文化扶貧、鄉村旅游扶貧。

  目前,51名市級領導和145名縣市領導都有自己的扶貧聯系村。與此同時,還有184 個市直(含駐株)機關、學校、醫院、企業和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其中,并領受扶貧任務。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準發力拔“窮根”。

  圍繞“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這一思路,我市作出了建設“城市支持農村脫貧攻堅”四大示范基地的戰略部署,即建設白關服飾產業園“光伏扶貧產業園”、職教城“就業培訓脫貧一批示范基地”、高科園“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示范基地”、德源善購網絡公司“電商扶貧示范基地”。

  從積極推進光伏扶貧,到轉移就業扶貧,到電商扶貧,再到“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等等,無不凸顯出我市“精準發力”的智慧和魄力,走出了一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突圍之路。

  這是“增添獲得感、提振精氣神”的排頭擔當把人放在什么樣的位置,體現的是一個地區全面小康的質量,是一屆領導班子的執政情懷。

  置身于全省發展長株潭城市群“核”的位置上的株洲,必須彰顯“核”的擔當、“核”的作為。在今年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新一屆市委班子有著更高定位。

  在產業規劃上,是求同存異,還是同質競爭?株洲的答案是:放大優勢資源。

  工業是株洲的優勢所在,動力產業是株洲最大的產業優勢,是推動轉型升級的最大引擎。充分發揮軌道交通、航空、汽車等三大動力產業優勢,積極培育與之相關聯的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把株洲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享有國際盛譽的動力之都。

  在發展質量上,是速度優先,還是更看質量?株洲的答案是:突出綠色引領。

  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突出生態保護和制度保障,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與環境綜合治理和“一江兩水四港”整治,實施“碧水藍天凈土”行動,決不把臟亂差的環境帶入全面小康,體現的是株洲對全面小康認識的深度、對自身工作要求的高度。

  在民生福祉上,是見物不見人,還是以人為本?株洲的答案是:協調健康發展。

  發展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和關鍵。實施美麗鄉村提質升級五年行動,“一廊十片百村”新農村示范工程,建成10個美麗鄉鎮、200個美麗鄉村,建設一批特色城鎮,形成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

  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期盼,勾勒出幸福株洲的生動輪廓,融合成“中國夢”的共同底色。新的征程已然開啟,唯有鼓滿風帆,方能抵達夢想的彼岸。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