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不忘初心建新湖南 砥礪前行謀新跨越

2017-03-06
来源:香港商報

湖南湘江新区正在成为湖南新的增长极。

  鼓角爭鳴,馬蹄聲疾。在過去的一年,湖南這艘「湘江號」巨輪,迎著時代的潮流,激流勇進,砥礪前行,實現GDP首次突破3萬億、居全國第九位的目標。湖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發展華章!

  今天的湖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更不乏勇氣和信心。在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杜家毫對新湖南新願景進行了描繪,「五個強省」「富饒美麗幸福」等關鍵詞,激盪三湘,吹響了湖南邁向2017的號角。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大幕已經拉開,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開啟了嶄新的征程。敢為人先的湖南人正以大無畏的勇氣、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直面千難萬險的雄渾氣魄、初心不改的戰略定力以及膽大心細的發展智慧,引領中部崛起走向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何雯

  厚積薄發 亮出驕人成績

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

  春節前夕,乘坐高鐵從深圳到長沙后準備轉機的香港記者,向在湖南的朋友打聽從高鐵站到機場的距離。當得知高鐵站與機場之間已有磁浮列車時,驚叹道:長沙的發展直逼一線城市!

长沙高铁站至黄花机场的磁浮列车,这是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

  這條2016年正式開通運營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百分百湖南「智造」,烙上了兩項「第一」:中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線,目前世界運營里程最長的中低速磁懸浮線。每天,在長沙火車南站到黃花機場的磁浮軌道上,中低速磁浮列車安靜地往返「飛翔」,成為新「湖南名片」。

长株潭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图为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展示馆。

  通過這張閃亮的新「湖南名片」,世界看到了湖南取得的驕人成績。經濟總量跨上新台階,首次突破3萬億,達到3.12萬億元,居全國第九位;創新驅動邁出新步伐,長株潭獲批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湘江新區列為國家級雙創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增長16%;交通建設取得新成效,長沙磁浮和地鐵1號線、長株潭城鐵正式通車營運;黃花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2000萬人次,居中部首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居全國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全省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占比達到70%,年度民生發展指標全面完成,減少貧困人口125萬,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環境治理獲得新進展。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水質總體為優,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達到293天,濕地保護率達74.13%,森林覆蓋率達59.64%。

  湖南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穩健前行。

  凝心聚力 推動持續發展

湖南正在着力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为建设「五个强省」注入强大动力。图为省委书记杜家毫在袁隆平院士的陪同下,认真观看超级杂交稻的长势。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省长许达哲(中)在调研中强调,湖南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争取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湖南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行動風暴。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加強政府性債務預算管理和風險控制,取消、停徵、降標和放開105項涉企收費。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37項,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減少23項。

近年来,湖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59.64%。图为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

  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家園。推進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建設,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以排污權交易促進第三方污染治理試點項目正式落地,政府兩型采購等8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在風雨中抱緊初心的七千萬湖南人民,以更加高亢的雄心走向未來。

  民心為重 共享發展成果

在精准扶贫的帮扶下,十八洞村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花垣縣十八洞,這個貧困的山區小村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而吸引世人的關注。78歲的村民施成富,是花垣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回想這兩年,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去年家里殺了8頭豬,僅臘肉就賣了4萬多元;兒子開了「農家樂」,新過門的兒媳做得一手好菜,去年來就餐的游客達2000多人次,毛收入6萬多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全黨的奮斗目標,強調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為中心」。

  循著「人民的幸福感就是我們的獲得感」的理念,湖南省委把「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落腳於「人民幸福」的價值追求,為三湘人民謀福祉的接力奮斗。

  2016年,湖南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省級以上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58.2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實施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86個,直接幫扶20萬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6萬人,武陵源區、洪江區和1100多個貧困村正在進行脫貧摘帽、退出驗收。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2年調整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特睏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全面實施……湖南的一策一舉,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線,讓每一個湖南人都能共享發展成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以民心為初心,用民生換民心,「喚起民眾千百萬」,共同譜寫中國夢的湖南篇章。

  目標清晰 描繪美好願景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擦亮夢想,仍需重新出發。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湖南的下一個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推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推動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實現從人才大省向科教強省轉變;推動文化發展顯著進步,實現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推動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實現從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轉變;推動開放程度顯著提高,實現從內陸大省向開放強省轉變。」——這一「五個強省」的宏偉事業讓未來的「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湖南躍然紙上。

  在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眼里,「新湖南」有更具體的形象。他說,富饒,就是要堅持發展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0000美元以上,經濟社會發展整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美麗,就是要堅持生態優先,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園更美好;幸福,就是要堅持民生為本,讓全省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稱心,辦事更順心,全社會更有愛心。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湖南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記者手記:「新湖南」彰顯湖南自信

  從「蠻荒之地,人材鮮少」,到「無湘不成軍」「湖南人材半國中」,近現代百餘年間,湖南人才輩出,燦若繁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不東不西」這一尷尬的經濟地位,讓湖南自信隨著經濟的塌陷而跌落至歷史谷底。湖南究竟怎麼了?湖南人哪里去了?湖南的聲音還可以那樣振聾發聵嗎?

  了解湖南的人絕對不會看輕這片以「敢為人先」而著稱的火熱土地。這些年來,從「磁浮」載客、高鐵出海到核電技術走出國門,從「天河二號」刷新全球最快運算速度記錄到參與C919大飛機制造……一串串刻寫在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畫卷中的湖南元素,都是湖南渴望振興的吶喊。

  這片吶喊,等待的是一個可以匯聚成合唱的契機。實現「五個強省」,建設「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湖南疑就是等待了三十多年之久的契機。一個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的湖南,一個人才大省向科技強省轉變的湖南,一個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的湖南,一個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轉變的湖南,一個內陸大省向開放強省轉變的湖南,是湖南搶抓機遇,轉型升級,華麗嬗變,破繭成蝶的戰略安排和恢宏設計。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風口,湖南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有責任、有熱忱、有動力、有勇氣、有自信,掀起新一輪的改革潮涌,將湖南發展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榮光代表過去,未來還需開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就湖南而言,既要從輝煌的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動力,也要用新創造的業績激發新的湖南自信,讓湖南自信涂上更多的時代底色,迸發更大的時代力量。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