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風十里山爛漫 江西省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4600萬贛鄱兒女在省委、省政府的團結帶領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勠力同心、砥礪奮進,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取得了一個個勝利。
回望這五年,我們高舉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們成績斐然,全省經濟總量進位趕超,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我們矢志奮斗,政治生態正本清源,干事創業激情澎湃。回望這五年,我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行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康莊大道上,朝著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勇前行。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本報18日起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分專題全景呈現江西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新變化和取得的新成就。首個專題為“脫貧攻堅在路上”,敬請讀者關注。
5月11日,在大余縣新城鎮觀路村“扶貧車間”,貧困戶正在加工仿真花。大余縣采取“企業+車間+貧困戶”的模式,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通訊員 賴 莉攝
革命的圣火從這里舉起,這片革命的圣地承載著我們黨革命的初心。
脫貧“摘”帽的首勝在這里告捷,這里的人民始終不忘初心,矢志奮斗。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江西行進在浩蕩春風里。在誕生了偉大井岡山精神的紅土地,人們正在攻取著又一個偉大勝利。
決不能讓一個老區群眾掉隊
江西這片革命圣地,始終得到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眷顧。
早在2012年,在習近平同志的直接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贛南這片紅土地送來了實實在在好政策、真金白銀的投入,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沒有贛州的脫貧就沒有全省的脫貧。贛州現有11個貧困縣、932個貧困村、43.14萬貧困人口,分別占全省的45.8%、38.2%和32.1%,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若干意見》的出臺以及大力推進,意味著在中央打響新一輪扶貧攻堅戰之前,贛南乃至全省獲得了寶貴的兩年多時間,提前打下了脫貧的堅實基礎。
這是沉甸甸的果實。蘇區振興的頭兩年,贛南69.5萬戶、近300萬農民告別透風漏雨的危舊土坯房,389.7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師生喝上了放心水,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11萬公里,完成低電壓改造53.99萬戶,7.6萬戶不通電山區群眾告別了祖祖輩輩點煤油燈、用松明子照明的歷史。
面對重若千鈞的脫貧攻堅歷史責任,贛州市有關負責人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沒有習近平同志對贛南老區人民的特殊關愛,如果沒有蘇區振興發展贏得的兩年多寶貴時間,贛南全面小康之路將會充滿曲折。現在,我們有信心和決心,一定能與全國同步全面邁入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惦念著江西和江西人民。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殷殷囑托:我們決不能讓老區的貧困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這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
2016年2月2日,南方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在井岡山,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省脫貧攻堅又提出了明確要求:“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必須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更不能讓老區人民掉隊。” 他特別強調,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這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總書記講話中的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江西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和關鍵所在,為江西省脫貧攻堅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浩蕩東風起、千山萬嶺綠。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江西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時代強音,奮力向千年貧困作最后宣戰。
真心實意把工作做實做細
2016年9月,省委書記鹿心社履新之后首站外出調研選擇了井岡山,調研的主題是脫貧攻堅。走村入戶、現場查崗……鹿心社在以往工作、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脫貧攻堅工作要求。他要求全省,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待,以對黨、對人民的責任感、使命感,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脫貧攻堅各項部署,真心實意地把工作做實做細。
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2015年5月省委省政府研究出臺《關于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部署打好產業扶貧、保障扶貧、安居扶貧三大攻堅戰。
2016年先后出臺了以《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為主的“1+N”政策體系,確立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措施,明確以25個貧困縣、2900個“十三五”貧困村、2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精準扶持對象,把精準扶貧作為提高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精心謀劃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危舊房改造、村莊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十大扶貧工程,加快精準脫貧步伐。
2017年,省委、省政府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再推進:4月11日,省委書記鹿心社專題聽取脫貧攻堅情況匯報;4月20日,全省脫貧攻堅整改工作電視電話會召開;5月3日,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召開;5月7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就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舉行專題學習會;5月10日,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井岡山召開……
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微觀落子接踵而出。再次強調了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樹立鮮明導向,明確對25個貧困縣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領導專類考核,其中扶貧開發情況占總權重60%。嚴格落實責任,特別是落實縣級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具體責任、行業專項責任和干部結對幫扶責任。
這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的全省再動員和再部署,吹響了決戰的號角,宣誓了必勝的信心,在全省脫貧攻堅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推動全省“實”字著力、“嚴”字當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努力在2020年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奮筆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2017年2月26日,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經嚴格評估,2016年井岡山綜合測算貧困發生率為1.6%,低于2%的貧困縣退出標準。省政府正式宣布: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復函,經研究批準井岡山市脫貧退出。由此,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之際,井岡山人民以這樣的成績告慰歷史、告慰先烈。
在紅色故都瑞金葉坪鎮華屋村,這個紅軍烈士村迎來了嶄新的生活。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華屋村村民徹底告別了土坯房,家家戶戶住上小洋樓。村里還辦起了富民產業,大棚蔬菜、養蜂、養雞特別是紅色旅游的紅火,讓村民們不但房子新,生活更興。
贛鄱大地上,數百萬貧困人口的生活正像井岡山人民一樣發生著質的變化,上千個貧困村莊正經歷著華屋村式的華麗轉身。
2013年末全省精準識別建檔立卡119萬戶342萬貧困人口。經過兩年的努力,到2015年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200萬人,共減少了142萬人,減少了41%;貧困發生率由9.7%降至5.7%,下降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大為改善,貧困村由“十二五”3400個,減少到“十三五”2900個。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持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是脫貧攻堅首戰之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減貧年度目標超額實現。全省完成76萬人脫貧,貧困人口下降到113萬,貧困發生率降到3.3%,比2015年底下降2.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繼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達到9110元,收入增長率達11%左右。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升。
——脫貧保障水平顯著提高。2016年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為月均27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達到月均290元,均已超過國家貧困標準。醫療保障貧困人口個人自負費用比例預計將下降到10%左右,大大降低貧困群眾支出性比例。
——貧困群眾發展條件顯著提升。積極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央預算15億元、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1.3億元,省級投入農田水利和環境整治等項目1.6億元,縣鄉村道路、橋梁項目4.99億元,切實加強了道路、水利、電力、商貿、文化廣電和信息網絡等建設,改善了貧困地區發展條件。
…………
從光榮的歷史走來,向幸福的未來走去,到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既是省委省政府一份莊嚴的歷史承諾,更是全省人民一場波瀾壯闊、攻城拔寨的決戰。
勝利,一定屬于勤勞而堅強的贛鄱兒女!
本報記者 劉 勇 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