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唐学伟报道:到处都是垂钓、采摘蔬果、品茶赏花、自助烧烤;处处都是“假古村、假古镇(据测算约有70%以上的是在闲置或空置,成为了摆设)”,这样的恶性竞争正在困扰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的建设。应该说,提出“一村一品”的战略是有远见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品一村”在哪呢?低端的同质化恶性竞争,正在制约着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向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地方政府的角色在错位,政府部门直接充当了市场主体,“赤博上阵”,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直接运营,而忽视了自身的“放管服”职责。主要体现在: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整体规划,从而出现了模式雷同,风格凌乱,主题不突出。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的多元性,建设内涵不深入。没有考虑自然环境、文化积淀、产业元素等因素,因而不能体现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轻实质现象,注重“涂脂抹粉”,“洋不洋土不土”不伦不类。四是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有边缘化现象。
对策建议:试想一下,如果政府部门将“赤膊上阵 ”的资金、精力放在美丽乡村的规矩、人才培训、品牌培育、产业引进上,那么又会出现怎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特建议:一是必须树立全域规划理念,深刻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内涵。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应该从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出发,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要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坚持让乡村回归乡村,人们才能真正找到“乡愁”。二是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唯有强化乡村的产业深度支撑,才能增强生态建设动力。因为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的建设与规划必须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才能提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三是培育精品农业。四是推进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发展规模经营。五是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六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七是着力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升级需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